阿拉交了满意卷!上交试水"寄存手机"钢琴家点赞

28.12.2014  11:30

图片说明:安静的现场让首次来沪的齐默尔曼十分享受

  12月28日消息:“我们不强制,但建议你们寄存手机。因为这个钢琴家(齐默尔曼)之前在国外演出时遇到过这种情况(被拍照惹怒),他会觉得这是对演奏家的不尊重。”听到工作人员的解释,之前还有点犹豫的一位女性观众,最终选择了寄存手机。

  昨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开启了申城古典音乐会演出的又一个“第一次”——因昨晚登台的钢琴家齐默尔曼在演出合约中特别提出“不希望有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摄影及录音录像”,上交方面特意定制了1500个手机袋,引导观众寄存手机。昨晚共有1112位观众进入剧场,启用了623个手机寄存袋,这也意味着,56%的观众选择寄存手机。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观众干脆选择不带手机来听音乐会。

   提前半小时入场候“

  考虑到观众寄存手机需要花费时间,昨晚上交音乐厅提前半小时开放。为了这次试水,剧场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厅入口处的告示板上再度强调“音乐会进行中请勿摄影、摄像和录音”,并将寄存手机的手续一一告知。这份告示最后发出倡议:“患有‘手机依赖症’的现代人,试试看‘丢掉’我们的手机,会有不一样的聆听感受!

  为了避免观众因寄存手机造成拥堵,剧场在音乐厅B1、B2层两个观众入口前设置总共10张寄存桌,每张配备2个工作人员。尽管只能容纳1200位观众,为防万一,剧场方面还是多准备了300个手机袋。

   有观众索性不带手机

  昨晚18点50分左右,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一位特地从南京赶来看音乐会的观众冯小姐选择了将手机寄存,成为寄存桌A桌的第一人。“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2个小时不带手机没什么影响。

  带着学钢琴的儿子来看齐默尔曼演出的邢女士,在寄存手机前特地拍了一组照片,将剧场内的告示牌、漫画、倡议签名板、寄存桌等细节一一记录下来,“最好以后的音乐会都能这样”。

  现场大部分受访观众对寄存手机的做法表示赞同,认为这是有效的“抗干扰”方式,不过也有人提出“只能避免手机对音乐会的干扰,免不了交头接耳的问题”。

  “不会遗失吧?”面对一些观众的担心,工作人员回答得相当肯定:“不会!每个人的号码牌都是一一对应的,整场音乐会期间,我们工作人员不会离开这些储物箱。

  记者从上海交响乐团获悉,昨晚音乐会正式开场后,经清点票根,共有1112位观众进入剧场,与之相对应的,则是623个手机寄存袋的启用,超过一半的观众选择了寄存手机。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观众干脆选择不带手机,乐迷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索性不带了,听音乐会就当给自己放个假”。

   齐默尔曼享受演奏环境

  因为寄存手机的“插曲”,齐默尔曼的这场音乐会格外受人关注。因为担心现场出现“摄影、摄像”等意外,昨晚,上交方面几乎全员出动。相较以往音乐会,现场的确少了很多不和谐的“咔嚓”声,只发现两位观众录音,所幸工作人员及时制止,删除了所有相关内容。

  安静的现场,让昨晚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演出的齐默尔曼十分享受,在带来其拿手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后,他还返场加演一曲。记者从上交获知,对此次上海音乐会倡导观众寄存手机的做法,齐默尔曼在知情后表示赞赏。

  音乐会结束后,观众排队取回手机时秩序井然,整个过程用了不足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