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首个母乳库运行一年:哪些爱心妈妈在捐乳?

21.05.2017  17:21

  原标题:上海首个母乳库,这些妈妈在捐乳

  曾经失去过一个孩子的上海妈妈玲玲(化名),上周平安生下一个女宝宝。如今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多余的母乳存起来捐到上海儿童医院母乳库,挽救那些有需要的早产儿和病儿。玲玲说:“如果早一年有这样的母乳库,我的孩子或许就有救了。

  为了让一些患病的特殊宝宝吃上第一口母乳,上海儿童医院于去年“六一”儿童节建立了上海第一个母乳库。一年来,母乳库运作情况如何?哪些爱心妈妈在捐乳?

   早产儿妈妈当捐乳志愿者

  三年前,玲玲怀第一胎时,患上了严重的孕期并发症,因为宫内环境越来越差,医生决定在她孕周不足32周的情况下提前进行剖宫产取出宝宝。和许多早产宝宝一样,玲玲的儿子出生不足4斤,只和妈妈匆匆见了一面就被抱进暖箱。

  住院期间,宝宝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和肠狭窄,还有多项血液指标都不达标。医生建议玲玲每天送母乳到医院,让孩子接受母乳喂养,增强抵抗力,但当时情绪紧张焦虑的她,根本没有母乳。医生每天只能用胃管给宝宝喂特殊配方乳,住院一个月后,宝宝还是离开了人世。

  玲玲至今难以从这件事的打击中走出来。她说,医生明确跟她讲过,母乳特别是初乳,对于早产儿和病患婴儿来讲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治疗的药物。尽管宝宝的死因和喝奶没有直接关系,但玲玲还是觉得,如果当时医院有母乳库,如果宝宝能喝上其他妈妈的母乳,或许就能活下来。如今,她又一次当了妈妈,能用母乳来喂养宝宝,她每天都把自己宝宝吃不完的母乳储存起来,准备出了月子以后到医院接受血液检查,加入捐乳志愿者行列。

  30岁的志愿者戴女士已坚持捐乳半年了,她同样是一个早产宝宝的妈妈。但幸运的是,她的宝宝早出生一个月,出生时体重已达标,而戴女士则是令许多哺乳期妈妈羡慕的“奶牛妈妈”,她的奶水多到两个宝宝都吃不完。

  尽管戴女士觉得捐乳是举手之劳,但其实并不容易,这完全是公益性行为,没有任何补偿。

  打从宝宝出生,戴女士在喂奶之外每天还能存下超过1000毫升母乳,每天花在泵奶这件事上的时间就是四五个小时。戴女士舍不得倒掉多余的乳汁,希望捐给有需要的宝宝。她到儿童医院抽血检查并带着母乳进行细菌检测,被认定符合捐乳条件。

  肩负着喂养自己宝宝以及为住院宝宝提供“口粮”这两项艰巨任务,戴女士格外注意作息和日常饮食,她每天都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不出去吃饭、不贪嘴吃不该吃的,还提醒自己每天都要保持良好心情。丈夫每周都提着沉甸甸的冰包特意到儿童医院捐乳,每次都能捐上100多袋。戴女士说,她是一个嫁到上海的湖南媳妇,目前在家带娃没有上班,她愿意一直捐到医院规定的哺乳期,让更多有需要的宝宝吃上母乳。

   患病宝宝等着第一口母乳

  这个母乳库位于儿童医院住院部11楼。一个房间隔离成相对独立的三个空间,可供三位志愿者现场捐乳,另一间房间摆放着检测设备和储藏冻奶用的冰箱。检验合格的母乳,被存放在专门的设备中,保存于零下80度的环境里。母乳在低温中可以保存6个月,6个月到期后,这些母乳进行废弃处理。

  作为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示范项目“多学科合作的高危儿综合管理”项目的内容之一,这家母乳库承担着解决患病婴幼儿喂养的任务。要成为母乳库的捐献者,首先要接受血液筛查等健康方面的检查,确保没有传染性疾病。医生还会对捐献的母乳进行消毒,检测母乳的成分,按照严格的要求储存,保证母乳的安全和营养。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欧洲一些国家就有母乳库,有多余母乳的妈妈将自己的母乳捐献出来。2013年,欧洲儿科肝病、消化道疾病与营养学会提出,母乳喂养不仅对足月儿是必需的,对早产儿更是必需,新鲜的生母母乳是早产儿的第一选择,在无法获得生母母乳的时候,推荐使用捐献人乳,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早产儿配方乳。大量研究显示,捐献人乳喂养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肠内营养、尽快达到全消化道喂养、减少静脉营养,并明显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性疾病以及生命后期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

  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婷说,医院里遇到早产儿的情况近几年特别多。据统计,我国早产儿出生率为7%—8%,每年约有110万,占世界第二。特别是城市里结婚晚,再加上二孩放开,高龄产妇越来越多,高龄产妇生育早产儿的概率又比年轻产妇要高,导致早产儿越来越多。

  前几年,张婷接诊了一名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疾病的孩子,由于出生后就一直腹泻,孩子虽然存活到6个月,但完全是皮包骨头的惨状。现有的医疗技术无法治疗这个孩子的疾病,当时苦于没有母乳库,就算是有妈妈愿意捐献母乳,也不能做必要的检测和消毒,无法保证安全的母乳是不能给如此重病孩子吃的。她说,每个妈妈母乳的成分都有差别,比如有的妈妈母乳脂肪含量大,就不能给脂肪耐受有问题的宝宝吃。

   如何鼓励更多妈妈参与捐乳

  中国第一个母乳库最早出现在广州。这个母乳库运行两年,有487位妈妈捐献母乳,最多的一位捐献了321次、共13.6万毫升。共55.2万毫升的母乳救助了121位患儿,其中40个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其他还包括对牛奶蛋白过敏,或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宝宝。尽管救助数字并不大,但已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母乳库。

  目前,全国范围内大约还有十来个母乳库,一般母乳储存量都不够本院患儿试用。据了解,母乳库日常运行的开支包括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工资,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行与维护,捐赠者的血液筛查,微生物检测设备与费用,母乳储存容器与运输设施,清洁消毒设施的更新和维护等,而患儿使用母乳库里捐赠母乳所收支付的费用,远远无法填平开支缺口。

  相比资金难题,更让院方感到压力的是捐乳志愿者的不足。母乳库运作以来,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冰箱里的冻奶往往只够住院宝宝们吃一两周。

  许多哺乳妈妈的母乳量都和宝宝的食量成正比,宝宝吃得多,泌乳速度就快,宝宝胃口不好,泌乳量自然就少。一些妈妈说,就算宝宝够吃,她们也会选择囤一些冻奶,以备不时之需。只有像戴女士这样的为数不多的“奶牛妈妈”,才能成为稳定的捐乳志愿者。

  正是因为看到母乳库供需不对等的危机,儿童医院许多医护人员都成了第一批志愿者。“85后”急诊医生袁晨灵去年年初生了宝宝,休完产假上班之后,她利用每天的一小时哺乳假在医院里泵乳,一半带回去给自己的宝宝吃,一半就留在了母乳库。几年前,她曾经在消化科当过病房医生,许多可怜的宝宝因为奶粉不耐受而呕吐、腹胀,有的还要动手术。她说:“身边的医护人员,只要自己当妈妈的,有母乳的,都会想尽办法把自己宝宝多余的口粮捐出来。这是因为,有一部分孩子真的太需要了。

  然而,仅靠少数“奶牛妈妈”和有爱心的医护人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母乳库告急的情况。到底该建立怎样的机制?一些市民建议,可以参考血库运行的模式。母乳库与血库在性质上非常相似,无偿献血者可以得到一本献血证,使献血者本人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享有一些用血权利,比如免费用血、用血紧张时优先用血、到外地就医时用血享受当地用血待遇等等。设立母乳库的医院也可以制定一些鼓励办法,比如捐乳妈妈的宝宝一旦需要住院,在床位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享有优先权等等,以此鼓励更多妈妈当志愿者。

职业“奶妈”时隔30年重返母婴市场
  不做别的,就靠着自身充足的奶水喂养别人家的宝宝,以赚取可观的薪酬,上海职业“奶妈”时隔30多年重返母婴市场。目前职业“奶妈”的身价已经从三四十年前的10元左右/月飙升至1.上海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