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量子生物学等方面科普读物“行情”看涨

19.08.2016  01:02

  日前,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巧合的是,记者昨天在上海书展现场发现,一些出版社也已推出如《跨越时空的骰子》《神秘的量子生命》等聚焦量子通信、量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科普读物,读者甚多。

  其实,在有关量子通信、量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科普读物面世之前,最近已有《星际穿越》《我,我自己,为什么》等与引力波、理论物理等相关的现象级科普作品陆续出版,引发热议。科普读物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其对大众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曾经相对小众的科普类图书如今有了畅销书“气质”,《七堂极简物理课》中文版5月火爆书市,上市3个月狂销20万册,新一轮“科普热”已在上海书展蓄势待发。

   小众的科普读物正成为读者关注的新热点

  量子通信可以超光速吗?量子原理和相对论原理能否相容?重大科技新闻事件进一步引爆了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人们期待了解目前科学研究前沿的权威说法。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作序推荐的《跨越时空的骰子》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在书展现场引发广泛关注。科学家尼古拉·吉桑在书中以深入浅出的剖析,让这本看似高深的物理书读起来没有那么晦涩。全书以科学界有名的“约翰·贝尔游戏”模型贯穿,穿插两位经典角色爱丽丝、鲍勃串讲各种神奇故事,以通俗语言娓娓道来神奇的科学现象。

  在资深出版人颜小鹂看来,对科学之美的认知与探讨,正渗透至大众文化多个领域,科普读物正成为读者关注的热点。“有知识、没意思”已成过去式,科普读物不仅仅是把科学概念说清楚,还要想方设法讲故事、凸显人文情怀。湛庐文化推出的《神秘的量子生命》,由英国科学家吉姆·艾尔、约翰乔·麦克法登合著,以活泼明晰的笔触讲述神秘量子无处不在的现象,书中巧妙引出一些日常问题“诱导”读者纵深思考———知更鸟长途迁徙时是如何通过微弱的地球磁场感知方向?小丑鱼是如何找到回家之路?光合作用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为什么那么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离不开量子力学。

  此外,“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中的《量子纠缠》《量子理论》《量子宇宙》也在书展现场引来读者询问,人们渴求对量子这一热点现象作全面深入的认识。不难发现,科普读物的出版及传播,正从冷门走向热门。在优质科普图书中,科学妙想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令科普读物摆脱了说教的样貌。以往我们对于科学的固有理解,往往是要为世界“去魅”,给予理性、符合规律的答案,而近些年红火起来的科普读物,在保证知识传播的正确之外,还尝试以人文情怀、多元视角告诉读者,这些知识从哪来、有哪些未解之谜等。当读者从书中体会到,科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和公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知识与创意便转化为一次次趣味无穷的体验。

   多名国内科学家“站台”上海书展

  有心的读者会发现,比起往届书展,今年上海书展悄然提升了科学类图书销售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的比重。作为上海书展科普人文读书品牌,上海科协大讲坛暑期院士专家系列科普讲座,邀请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杨福家,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天体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景益鹏,上海市粒子物理和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季向东等多名科学领域专家,围绕4个大主题,剖析科技界热点话题,带领读者领略科学人文之美。

  除了备受关注的小说家、人文名家,今年上海书展数场活动还将聚光灯投向了科学界人士。书展期间,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携新书《什么是科学》亮相,全书运用有趣又通俗的语言,解析了普遍存在的对科学概念的误区,并通过对科学史的梳理,探索科学及科学精神的本质。国内外出版人以“DK儿童百科系列在中国销量突破百万册”为主题,讲述了高品质百科全书引进出版及销售背后的故事。科学松鼠会主办的《宇宙使用指南》科普讲座也将亮相书展。

  但是在不少热销科普图书中,国外引进版占据更大比重。虽然国内原创青少年科普读物的数量和质量近年来有所增长,但遗憾的是,目前在书市位居销售排行榜前列的青少年科普读物中,还是“洋面孔”居多。日前,全球少儿科普畅销书《神奇校车》“”进中国,该系列出版30年来,全球范围共计销售3亿册,在中国也卖出近280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