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书展落幕 “书香满城”让常态化阅读活动越来越成熟  

22.08.2018  22:30

 

 

解放日报记者 施晨露

 

一边是读者们抓紧最后几个小时选书购书,一边是李野默、乔榛、肖雄、方明等名家诵读经典的“相约星期二诵读会”吸引越来越多人停下脚步……为期7天的2018上海书展昨晚落幕,主会场的最后场景映射着书展的追求:将新书好书和阅读活动作为两个并列主角,让全民阅读深入人心。

无论狂风暴雨还是骄阳似火,或在主会场耐心排队入场,或在100家分会场的实体书店、农家书屋聆听名家讲座,“上海书展最美的风景是读者”,不止一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人这么感慨。而阅读对于城市精神的滋润塑造,对于市民修养的引领提升,也在成就这座城市里无数道最美风景线。

一个市民阅读的大课堂

“网络购书很方便,为什么还要到书展摩肩接踵?”每年到上海书展感受人气,已经成为全国很多出版社新编辑的入职“第一课”,增强职业信心的同时,最直接地感受到读者的需求。“带孩子来书展是希望她知道,好书很多,需要多读书;好书太多,需要会挑书。”在“国际童书嘉年华”里带着孩子选书的一位妈妈读者这样说。

既要多读书,更要读好书、善读书,尽管网络购书越来越普及,但上海书展魅力不减,更多更高质量的阅读推广活动成为读者选择好书的指南、善于读书的阶梯。“到上海书展办活动,不像过去那样只是为了实现简单的销售任务,办一场签售会要卖掉多少本书。”今年书展各类阅读活动创纪录地超过1100场,把书展直面读者的机会当做阅读推广的渠道和品牌建设的平台,成为出版机构、书店人的共识。“只有阅读的基本人群越来越多,才是出版和书业源源不断发展的生命线。”在作家赵丽宏看来,上海书展期间,整个城市掀起阅读的热潮,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上海书展的活动不仅是展览和推销书,而是宣扬读书理念、营造读书氛围,“这是一个市民阅读的大课堂”。

“课堂”面向所有人。今年书展新设项目国学馆“七天七堂课”,邀请7位国内顶尖文史专家为读者讲授涉及国学各角度的内容,活动还配备手语翻译,让听障人群也能受惠。每天90分钟的国学课深受读者欢迎,有读者天天报到,甚至坐在同一个位置,就像一个真正的课堂一般。 “‘七天七堂课’获得青睐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如今的读者到底需要什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从需求出发是创新的基础,“读者期盼更高质量更纯粹的阅读活动,未来上海书展的活动将更多地转向营销某一类书,而非营销某一本书。不止‘国学课’,还能衍生开掘更多门类。”

越来越丰富的阅读和声

昨天中午,主会场中心活动区,两位人气作者郦波、鲍鹏山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的一场阅读活动上聚首。这之前,鲍鹏山刚刚在虹梅社区文化中心为社区读者举办了一场“读《水浒》、品人性——共话梁山英雄”分享会。而在书展主会场活动结束后,郦波又匆匆赶往上海图书馆,教育专家于漪和满场读者正在等待他一起分享如何进行语文启蒙的精彩观点。

“即便不走进书展主会场,也仿佛天天在参加书展。”今年书展100个分会场遍布全市各个角落,78家实体书店成为主力,还有6家偏远郊区农家书屋也加入分会场行列。城市各个角落的书店、图书馆、各类文化空间,读者都有可能邂逅上海书展。黄浦区的“书香思南、人文中轴”,宝山区的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静安区的“静安理想书房”,徐汇区的“汇讲坛”等,成为代表区域的文化拳头产品;杨浦区的“阅读好声音”,奉贤区的“非遗课堂”,青浦区的“青溪讲坛”,嘉定区的“同阅嘉情”等品牌,也都成为各区推动书香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除了书展7天,如今在上海,几乎每个周末都有超过百场阅读活动在全市各个角落上演,思南读书会、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新华·知本读书会……越来越多品牌读书会拥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体。书展期间,仅一间小小的思南书局里,就举办了36场阅读活动,吸引过万人流。每周五晚,思南诵读会风雨无阻,这座城市的“阅读和声”,层次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

书展期间,长三角一体化出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长三角文学发展联盟成立,对于产业和创作的助力,将显现更深远的影响。“上海国际文学周”预告连续第四年登上《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封面。上海书展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一张闪亮且独具魅力的名片。

解放日报 蒋迪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