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书展中的"读者口味"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书

11.08.2014  13:21

      上海书展,不仅以其规模性、权威性反映全国出版界最新动态,也在每年与数以万计的读者面对面中,直接经受市场考验,用销量数字,体现普通读者的审美口味与价值取向。套用近期热门电影一句台词,“没有观过世界,哪有世界观?”没有到过上海书展,没有追过书展排行榜上的畅销书,就不能对读者口味有透彻了解。

   明星作者带动销量

  2005上海书展开幕,正逢“麦莎”台风挑战,但上海市民读书热情不减。余华当年新作《兄弟》成为书展小说作品大赢家。《兄弟》借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展示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灾难性景象。早在书展开幕时,前两次印刷的25万册已难以满足订单需求,书展再次加印10万册。由于《兄弟》热卖联动效应,余华的前几部作品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细雨中的呼喊》也频频出现大宗订单。

  “明星效应”在上海书展并不仅限于余华。2006年上海书展,易中天《品三国(上)》拿下第一,书展另推易中天相关旧作6本,包括“品读中国系列”《读城记》《品人录》《中国的男人和女人》《闲话中国人》等4册。到书展结束,《品三国》征订数超过65万册,《品人录》销售总册数达到20万册,“品读中国系列”其他三本也超过10万册,就连易中天《大话方言》这本相对专业的语言学著作销量也超过6万册。易中天成名前的著作几乎都由上海出版商接纳出版,难怪有业界人士笑言,“上海早就发现了易中天”。在2007年上海书展,《品三国》势头不减,再度杀入十大畅销书榜单。

  或许正是易中天效应影响,2008年上海书展,“百家讲坛”成员成为主力。两本“百家讲坛”系列书《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在上海书展上首发,分别占据当年书展畅销书前两位。

   “中国”主题畅销不衰

  与时下风行的娱乐性浅阅读不同,每年的上海书展总有几本严肃的“中国”主题图书登上畅销书榜,凸显申城爱书人的情怀理念。

  2009年上海书展正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话说中国》成了热门书。在13日至18日的热销书排行榜上,《话说中国现代4卷》天天榜上有名。继《话说中国古代卷》创下16万套的销售奇迹,《话说中国现代4卷》亮相,一度“引爆”当年书展。5天里,《话说中国现代4卷》现场销售量已经达到2700余套。其实,《话说中国》并非只在2009年走红。早在2004年上海书展,《话说中国》系列丛书受到广大读者热情追捧,创下书展单本书销售纪录。

  众多专家学者选择上海书展作为自己“中国”主题专著首发点。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10年上海书展推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大受欢迎。年过八旬的吴敬琏不顾高温,亲临书展现场,并寄语读者:“现在网络发展很快,活跃了人们思想,也改变了阅读习惯——我们读书更要耐心。”他参与的书展论坛发出1000张入场券,供不应求,读者挤爆现场。主办方不得不以视频直播方式满足需求。2010年与《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争夺畅销书榜首位,同样是一本“中国”书——朱维铮著《重读近代史》,利用过去历史研究者极少关注的外文经济类文献,重新探讨了中国从中世纪走向现代化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011年,延续“中国”热潮,张维为教授著作《中国震撼》夺得畅销书首位。该书通过张维为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2011年书展一批畅销书引人注目,如《中国震撼》,《寻路中国》等。

  2014年书展前夕,张维为携新作《中国超越》做客沪上,引人关注。《中国超越》是张维为走访百国后的第三本思考型著作,是“中国三部曲”总结篇。全书秉承《中国触动》与《中国震撼》的整体逻辑,阐述了中国模式与中国崛起的思路和未来。在本书中,张维为教授直面西方话语,将中国模式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进行比较,认为在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和制度安排等领域,中国在不少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在许多方面不久将超越美国,在另外一些方面,只要继续努力,最终也可能超越。

   有理想也有实用技术

  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矛盾,在上海书展并不存在,爱书人早就跨越了这一界限。2012年作家陈丹燕新书《成为和平饭店》,成为全场冠军。作为陈丹燕又一部“上海题材”作品,她花了8年的时间完成《成为和平饭店》。选择和平饭店作为书的主角,陈丹燕表示,这是因为它很“上海”。“外滩是上海的象征,和平饭店就是外滩的象征。”陈丹燕想让读者以和平饭店为起点,从上海历史建筑的演变中得到一种启发。“你可以把和平饭店拟化为一个真实的人物,如同看一个人的一生是如何变化的。

  对和平饭店的怀念,代表了一代人的记忆。2013年书展销量冠军《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则是继往开来的象征,凝聚父辈儿时记忆,同样受到新一代小读者欢迎。《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于上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数十年里,该书先后出版了5个版本,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启蒙读物,滋养过无数人的科学梦想。2011年,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编纂出版工作启动。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项目历时3年完成,2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顶级科学家担任分册主编,110余位两院院士、700多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共同参与,终于在2013年上海书展与广大读者见面。它的畅销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记者在书展现场目击,主办方快递处被大大小小的《十万个为什么》包裹占领,发往全国各地。

  实用主义的胜利,凸显在2007上海书展十大畅销书,《股市分析软件用法详解》《挂号费丛书》《名医会诊焦虑症》闯入三甲,这也是书展统计图书销量以来10年唯一一次“股市”“看病”独占鳌头。当时有评论认为,书展应该加强对读者的引导。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这张榜单恰恰是上海书展公正性的体现,对销量不做假,不粉饰,不迎合,一切由读者说了算。

  西风东渐不停歇

  上海书展的人气,引得国外大牌频频光顾,除了知名作家,连英国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也来插一脚。2009年她携自传《道出真我:切丽·布莱尔自传》亮相上海书展,特意选择了一款绣有牡丹花的蓝色中式服装。切丽透露,这件衣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中国设计师为她设计的。切丽的嫂子是中国香港人,她和孩子们从小就过中国春节。除了大打中国牌,切丽推销自传不遗余力,“这是一本故事书,讲我如何周旋于三个男朋友之间,如何与布莱尔相恋结婚,如何以母亲的身份教育儿女,如何权衡事业与家庭等内容。”卖力推销的结果是,《道出真我:切丽·布莱尔自传》闯入当年书展十大畅销书排行榜,排名胜过许多外国职业作家。

  除了名人传记,与国外无时差引入最新畅销小说,也是书展宠儿,2005年《达芬奇密码》、2006年《最后的圣殿骑士》、2009年《圣殿春秋》都跻身销量排行榜。经典名著同样走俏,德国著名现代作家托马斯·曼《海因里希殿下》亮相今年上海书展。该书由石左虎翻译,小说虚构了一个尚处于封建社会的讲德语的公国,以它正当衰败时受到来自美国的大资本家施波尔曼的慷慨资助而得以复兴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格林堡公子克劳斯·海因里希从出生到完婚的生活经历。海因里希身为显贵,却深陷苦闷、厌恶、无奈和宫廷衰弱的困境,直到遇到施波尔曼之女伊玛小姐而获得幸福。

  今年书展,总共有来自全国500多家出版单位的15万种图书将精彩呈现。哪本书会创销售纪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