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与书—— 于飞:读书如同啃骨头,越啃越香

22.08.2015  21:05


于飞,东方卫视《子午线》男主播,年轻的80后。如果小编告诉你他其实是体院毕业的,还是篮球专业,你敢相信么?这转型,用上海话说就是,个只弯斯转勒结棍额呀!360度华丽丽有木有?不过您要是看见真人,那将近1米9的个头,就绝不会怀疑他和篮球曾经那么亲密。再看看他一脸的书卷气,似乎这个大男生也是个读书人。
显然,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肯定离不开书海的给养,而事实上他也确实爱看书,爱写写弄弄,而且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还独具慧眼。他的微信公众号”飞议于论”去年就获誉腾讯微信大赛十佳自媒体称号,由此可见一斑。这回一提到书,他就滔滔不绝起来……我们且听听他的读书经吧。
我是一个钻营自媒体的传统媒体主持人。喜欢读书,喜欢写作。按我妈的话说,我总是喜欢不挣钱的事情。嗯……想一想,如果读书也能挣钱,该是多么美好。 ——于飞
从未离开生活 最近上海书展,让我们看到了书市的火热。曾经似乎淡出了我们视野的书本,如今又逐渐回来了。其实仔细想想,书本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生活,人类的求知欲和书本的供求关系,从未发生过改变。只是互联网的概念说多了,用多了,现在才发现,原来再怎么喧嚣,书本依然是有着不容易被替代的作用。
啃书如啃骨头 越啃越香
我平常工作比较忙,又要做直播,又要写微信,还有家里家外好多闲杂事,但只要闲下来,就喜欢拿着书仔细读一读。我读书的速度不快,有时甚至还喜欢找一些旁证侧引,翻阅地图以及其他资料,来查证作者的说法。每每如此,读书就如同啃骨头,越啃越香,越思考越有味道。
读书让人丰满 上海这座城市,发展极快,人口密度大、流动性高。人们每天忙忙碌碌,擦肩而过,人的思想很容易出现空洞。这个时候,书本其实是很好的伙伴,它把你引入另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让你的心中充满共鸣和遐想。刚开始读书,我是讨厌小说的,可能是因为做新闻的缘故,所以不太喜欢虚构的东西。因此,历史类的,人文类的,就是我起初的最爱。比如,《明朝那些事》、《极简欧洲史》,这些书都让我爱不释手,看完了还忍不住要跟别人高谈阔论一番。还有各种专业知识类的书籍,建筑的、设计的、戏剧的等等等等,这些让我觉得能长知识的内容,则会让我看见了就“走不动道儿”。
不过,后来接触了一些小说,才发现好小说的功力,真是魅力无穷。比方说莫言的小说,我都很喜欢。于是乎,书就越读越杂,想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了。
书本面前 人人才是真正的平等 前几天听我们领导跟我说,在书本面前,人人才是真正的平等。不管你来自何方,去向何处;也不管你收入低微,还是位高权重,在知识这个起跑线上,大家都是一样的。这话听得我很受启发,之后就规定自己每天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如同每天坚持健身跑步一般,铁律一样去读书。
我最近在读《罗马人的故事 这里不妨分享一本自己正在阅读的书,是盐野七生写的《罗马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前几年很火的大部头的书,共十五本,我从去年看,看到现在,差不多读了一半。虽然中间也有读过其他书籍,但这部书,从未停下。我读书有个偏好,就是文笔一定清晰自然,流畅丰满。所以《罗马人的故事》,首先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历时十五年,一年一本,生产出的巨著。另外翻译的也着实不错,尤其是在近几年译本越来越粗糙的情况下,这本书就显得更为难得。书名:《罗马人的故事
作者:(日)盐野七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愿望:读书成为大众时尚 虽然现在中国人的人均阅读数量并不高,书籍内容也普遍有提高的空间,但是,当经济发展进入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书本一定又会成为每个人的必需品。所以我认为,只有当读书真正成为大众时尚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说这个社会真正步入了文明与昌盛。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