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家长希望给孩子更多元评价

21.11.2016  19:34

  不少家长教育孩子“凡事都要赢”,但“竞争感”并不等于“竞争力”,竞争感太强,不利于孩子成长。前天,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和解放日报·上观共同主办,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和长宁区教育局承办的“第11届新解放教育讲坛”在长宁区少年宫剧场举行,主题为“等第制延伸,改变评价体系”。讲坛现场,新解放教育讲坛与长宁区教育局结为合作伙伴。

   “竞争感”不利于低龄孩子

  儿童学习的动力是兴趣,激发孩子求知欲的教育才能成功。不少家长教育孩子“凡事都要赢”,但在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看来,儿童的心理特征不适合太强的竞争状态,“竞争感”不利于低龄孩子。在原先“百分制”的环境下,老师和家长往往会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由此产生“分分必较”和“生生比较”的现象。这也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不合理评价:比别人高一分就觉得什么都比别人好,比别人差一分就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如果一个孩子如拉升的橡皮筋一样时刻紧绷,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弹性,没有动力。而小学阶段就摧垮了孩子的自信心,这对日后发展不利。陈默认为,等第制可以让家长的焦虑减轻,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老师和孩子的压力。也有家长担心,小学阶段就采用等第制,到了初高中遇到百分制,孩子会不适应吗?陈默说,每个阶段的教育和评价方法不一样。从小学到初高中,孩子完全可以从心理上衔接适应百分制。

   不是简单把分数变成等第

  今年9月,上海所有小学“等第制”评价不仅从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还从语、数、外学科扩展至所有学科,帮助老师和家长更清楚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不足。讲坛现场公布的家长对“等第制”评价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家长认为,应给予孩子更多元评价,而不是仅用分数这一把尺子来衡量;近六成家长觉得“等第制”实行后,相比从前“分分计较”,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有所改善;近五成家长希望,“等第制”评价要落到实处,除学校和老师切实执行外,还需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共同理解。“评价不是一个个干巴巴的分数,要通过评价活动把孩子变成一个个阳光智慧的人。”天山第一小学校长吕华琼认为,等第制不同于传统评价,是能够减负增效、助力学生发展的。她介绍了该校评价从1.0版到3.0版的升级变迁历程,让评价在价值取向、维度和表达上更加多元,能够鼓励孩子超越自我,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大宁国际小学数学老师黄丽娟展示了一张“雷达图”。“不是简单地把分数变成等第,而是整个评价理念发生改变。”她说,每个学生都会阶段性地收到“雷达图”,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概念、应用5个方面。对学生学业成果的评价,引入分项评价,老师从综合角度出发,全面考察学生,有更多路径对学生进行扬长,激发、呵护学生的自信。静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诸建敏强调,要采用“等第与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评语揭示等第的内涵,比如老师可以这么写:“你写作的总体情况尚好,能做到把一件事情基本写清楚,但有些语句尚不够通顺,在这上面还要多下功夫。”这样的评语,有助于学生比较清晰地了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建议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纵向成长比横向竞争更重要

  当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为何普遍焦虑?据分析,一方面,绝大多数家庭都竭尽全力为子女教育进行投资,上海逾六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消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超过15%。家庭对教育投入越多,期望值就越高;另一方面,传统的“比较文化”,进一步加剧家长对教育优质资源的竞争和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家长在微信群传递信息、互相交流的同时也加剧自身焦虑情绪。当家长看到其他孩子在外参加培训班,自己也会变得不淡定。“现代社会没有竞争不现实,但狭隘的竞争不利于孩子发展。百分制可能束缚了孩子的创新力,等第制在弱化对分数竞争的同时,更关注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孩子的竞争力自然增强。”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说,小学阶段是孩子兴趣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关注其纵向成长比横向竞争更为重要,家长也不要紧盯眼前的竞争感,应着眼于将来的竞争力。如何既守住教育底线,又破除唯分数论?眼下,上海教育部门正在实施纵向改革与横向改革相结合以及课程改革的教育综合改革。明年,上海将首次实施全新的“3+3”高考新方案;明年年初,上海还将颁布新的中考改革方案。贾炜透露,新的中考改革将会实行计分科目和非计分科目相结合,非计分科目就是等第制,这是一个分数和等第制结合的评价。到了高中阶段,则以考试分数为主,其本身体现了递进过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数只是一部分,通过‘教、考、招’联动改革,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每个孩子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