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在下一盘什么棋?

07.12.2015  23:00



最近一段时间,乌镇这两个字频频撞击我们的耳膜,10月份戏剧节做得风生水起,11月木心美术馆又让无数文艺青年为之心动。乌镇这个古老小镇,正在布下一个什么样的棋局呢?



这几天,乌镇又切换到了快节奏模式,安保措施升级,酒店在紧锣密鼓地培训,一切都在围绕即将召开的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做准备。乌镇是去年10月 被确定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在一众江南古镇中,为何偏偏是乌镇会独受青睐呢?


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旅游发展部部长  顾晓菊:一个小镇既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又有比较好的互联网基础,这样两者结合。因为在东栅景区保护开放建造之初,所有的光纤光缆都进行了地埋、预留,所以基础设施比较好。



当很多人觉得,乌镇是贴着科技标签的"东方达沃斯"时,它却又展露出文艺随性的一面。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木心美术馆在乌镇西栅开馆,文化名人木心先生的艺术得以长存故里。美术馆座落于水上,风格质朴、恬静,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和文艺青年 到此朝圣。



再往前倒溯一个月,乌镇戏剧节办得风生水起。那些天,整个小镇就是个舞台。白天,只消走几步,就能遇到一场行为艺术。而入夜,这里的酒吧总是集聚着戏剧爱好者,他们看戏、聊戏,体验将自己一天里的每一分钟,只留给戏剧的生活。于是,很多人都纳闷,乌镇到底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乌镇的地理位置说起,小镇位于苏杭沪中间,京杭大运河的十字水系,将其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1999年,以茅盾故居为中心的东栅开发,卖点是参观名人故居、销售土特产的观光游。2007年,西栅开发,为了打造休闲度假体验游,而迁出了所有居民,这也是后来著名的"乌镇模式"。然而从外观和环境来看,江南水乡都很雷同,如何让乌镇与众不同呢?



答案是注入文化内涵。于是三年前,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文化乌镇"子公司,像乌镇戏剧节、木心美术馆等项目,均出自其手。明年,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还将在这里上演。


如今,乌镇已成为国内旅游界 一颗耀眼的明星。仅去年,就累计接待游客6926万人次,15年中游客量翻了230倍。这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故里创业。这家被当地人称为很""的民宿,就是由三个80后打造的。



尽管此前,对于乌镇的旅游开发一直存有争议:把居民整体迁出去真的好吗?少了人的古镇会不会只是一个空壳?商业色彩会不会太过浓重?不过这些争议在今天看来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名声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了这座既文艺、又摩登,既传统、又开放的小镇。


15年前,乌镇还似乎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镇,名气远不如周庄、同里、西塘等古镇。而今,乌镇在看似不走寻常路的发展中实现逆袭,稳稳坐上了中国古镇的头把交椅,究其原因,还是把准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确立了发展互联网+和强化文化内涵的战略。江南水乡古镇众多,上海市郊也有着不少古镇,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避免千镇一面的尴尬,如何重视文化生态和资源的保护传承,或许乌镇的实践,能带给大家很多启示。


(看看新闻网记者:周滢)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