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记上海大学第七届海派文化周

09.07.2015  16:38

       6月30日至7月7日,上海大学第七届海派文化周活动火热开展。本届海派文化周分别设置了系列讲座及外游寻访两大板块,先后邀请新天地建设者周永平,上海华夏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理事长苏秉公,上海浦东新区厅局级巡视员邵煜栋,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徐明,原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浩杰来校开讲。同时,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融合前两年的路线设计了11条线路,供文学院2014级新生组成“外游寻访考察队”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直观感受海派文化的深厚底蕴。

系列讲座,感受海派文化之美

       6月30日上午,新天地建设者周永平首讲《上海老城区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周先生从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上海原是个“”状的城市,海派文化的心态是“四海归一,有容乃大”;而上海现在是个同心圆的城市,文化心态是“”,缺少了国际大都市的心态即“平常心”;上海下一个十年将向老城回归,追求城市品质将成为发展趋势,未来20年后,上海将会拥有“平常心”这样的城市文化心态。台上的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并向周先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观点,现场气氛十分融洽。

       值得一提的是,讲座结束后,周永平先生在行政楼报告厅进行了《新天地•非常道》新书签售会。《新天地•非常道》写的是新天地的创建历史,文笔平实洗练,令人读后犹有回味,很受同学喜爱。

       7月1日下午,海华夏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理事长苏秉公在J102向校内外听众带来《海派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讲座。苏先生开门见山地阐释了“海派文化”的定义:所谓海派文化,不是大众认知中的“上海的文化”,而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外来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然后苏先生以时间为轴简述了上海的基本史实。苏先生表示,纵观上海文化和如今生活现状,海派文化充分体现了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何以谓之?一个城市的文化自信,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对先进文化的倡导和发展,在于对其自身文化的充分理解,充分认同和全民创新。海派文化植根于海纳百川的大熔炉之中,又使如今的上海文化锦绣遍地。这样的文化彰显了这座城市的自信,也折射了这座城市人民的自信,更体现了全国人民对海派文化的充分认同。

       7月2日上午,浦东新区厅局级巡视员、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研究员邵煜栋先生从浦东开发开放亲历者与见证者的角度,向听众作了主题为《让浦东告诉世界——浦东开发中的海派文化元素》的讲座。邵先生分析了浦东在上海所处的地位,包括土地面积、人口及地理位置,并通过众多历史照片给听众展现了没有开发前的浦东。邵先生回顾了80年代上海所患的“城市病”、中央下决心全力开发浦东的历史背景和邓小平同志对浦东发展所起到的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谈到浦东开发开放的艰难起步和全过程时,邵煜栋先生介绍了海外经济学家提出的四种畅想:路灯理论、弓箭理论、飞鸟理论和三引擎理论,以及陆家嘴地区整体规划中的多个方案。邵先生指出,从20年前邓小平同志为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的特别题字,再到如今建设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无一例外都蕴含着浓厚的上海海派文化。只有上海本土的海派文化,才能孕育出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7月2日下午,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徐明带来的《传承历史文脉、建设文化虹口》在校本部行政楼报告厅举行。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徐明馆长通过展示近现代虹口图片资料为学生介绍了虹口区的美丽与魅力,虹口区拥有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居地。而华洋杂居、五方共处的社会环境,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品格,使不同源流的文化在虹口碰撞、交融,逐渐形成亦中亦西、姿彩纷呈的海派文化。

       7月7日上午,原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浩杰为学生带来了《徐汇,海派文化的重要渊源》,宋先生认为徐汇区作为上海著名的文教大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开埠以来,一直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时尚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融汇区域,是中国近代美术、中国近代图书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和中国现代电影事业的发祥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区域内星罗棋布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门类众多的艺术院校和表演院团、配套齐全的文化设施和专业队伍,成为构筑徐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的坚实基础。

外游寻访,触摸海派文化的刚与柔

       在2015年的海派文化周外游寻访板块,研究中心根据之前的走访成果与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线路的优化、调整,推出了包括“邬达克建筑线”、“徐汇线”、“虹口线”、“老城厢线”、“新黄浦线”等共达11条的升级版寻访路线,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设计的红色路线,包括犹太难民纪念馆、“左联”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等。以文学院2014级新生为主力的“寻访考察队”在海派文化周期间对相关路线进行了实地走访。7月7日下午,考察队以小组为单位,在行政楼报告厅通过集体展示的形式汇报了他们的走访成果。

       今年的寻访,海派研究中心还为学生安排了讲解员,以便学生更好的了解海派文化。各考察队在外游走寻访期间均有不少收获,期间也遇到不少的艰难险阻,但都能主观能动地调整、解决问题。在集体展示环节,各小组通过PPT、视频展示其寻访活动中的收获,并表示通过走访,他们对上海有了全新的认识,比之前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继承历史,开拓创新,精彩仍在继续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周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大学海尚社提供协力,是学校每年夏季学期的重要活动之一,至今已举办到第七届,每年的系列讲座均邀请海派文化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讲,向我校师生普及海派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海派文化周活动也是近年来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的预热。成立于2002年的上海大学海派文化中心积极举办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至今已进行了十三届。今年下半年,以“刚与柔:海派文化的坚韧与包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第十四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将在闸北区隆重举行。相信经过海派文化周的预热,今年将有更多的师生关注并参与到今年的研讨会中来,体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含义,共同感受海派文化之美。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