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华理主题教育切实高效 整改落实师生连得“红利”

06.12.2019  04:11

集诸多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柔性智慧教室,舒适宜人的学习和活动空间,全新启用的徐汇校区第一食堂,全面升级后平整干净的柏油路,修缮一新的学生宿舍……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华东理工大学师生身边的变化接二连三,新鲜事一件接着一件,一项项整改措施的落地,带给师生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

主题教育期间,学校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一线规则”,主动回应师生群众关切,把抓好整改落实作为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检验标准,做实“规定动作”,做活“自选动作”,以规章制度加“力度”,以信息技术加“速度”,以保障支持加“温度”,让“制度建起来”“思政活起来”“学生忙起来”“校园暖起来”“环境美起来”,切实推动主题教育成为增强广大师生获得感、幸福感的“红利”,写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


立德树人出实招   让思政活起来

一流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思想引领,学校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进一步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率先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开始编写配套教材;积极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立项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40门,打造课程思政的“金课”;计划开设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等系列选修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图片说明:化工学院“工程党课

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注重引育并举,如鼓励具有副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党政管理干部、相近学科的优秀教师和辅导员等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参与思政课建设,与上海市委党校等单位共建,共享高水平师资等。同时,推进辅导员“三同”,加强园区辅导员队伍建设。把公寓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组织辅导员在园区开展党建团建、关怀服务、主题教育、心理疏导等活动。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政教育既需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也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开门办思政”。例如,近期,在化工学院的一堂“工程党课”上,我校校友、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秋新结合国家“一带一路”背景下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鼓励同学们热爱专业学习,聚焦行业发展趋势提升科研水平,这种将绿色化工与红色基因相融合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图片说明: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直播

紧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开展“青春告白祖国”“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系列活动,通过成立青年学生讲师团进行主题宣传、举办博士生讲思政课系列主题活动、拍摄微视频和微电影、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直播等,激扬青年的爱国热情。同时,进一步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结合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空间集聚效应,成立“小花梨”新媒体实体工作室,建设网络育人研学共享基地。


软硬结合两手抓   让学生忙起来

本学期,一批忙碌的“小讲师”们,成了培育优良学风的“催化剂”。

学校近期成立了学生学业与发展指导中心,面向各学院推出“小讲师课堂”,目前已开展近40期,50多名优秀学子在课余时间走上讲台。他们有的擅长基础课程,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学习上颇有心得,有的则专精技能,如英语朗读技巧、软件绘画等,生生“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图片说明:“小讲师”为新生学习“保驾护航

在奉贤校区,学子们不仅有“小讲师”的“软件”帮扶,在硬件上也有最新信息科技的助力。C、D教学楼里,有41间现代柔性智慧教室。这种集合物联网技术、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教室系统,是一种为“互联网+教育”提供新型教育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基础平台,即便是看似普通的一块黑板,也能够一键变身为触控屏,让PPT、视频、图片种种素材更加人性化地呈现出来,便利学生的学习。

图片说明:现代柔性智慧教室

这“软硬结合”的新变化,仅仅是让学生“忙起来”系列举措的小小缩影,搭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等重磅举措也将陆续落地。例如,修订2020级本科生培养方案,搭建以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实践教育平台课程、个性化课程为一体的本科课程体系架构,鼓励本科生走进科研团队、走进创新实践基地;制定具有理工特色的美育方案,将劳动环节纳入培养方案,建立“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双百双千”工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等等。


师生所盼快回应   让校园暖起来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强化信息化建设,打造新时代智慧校园,深化服务,让师生的学习工作既高效便捷又舒心暖心。

学校揭牌成立“欣悦坊”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希望通过心理专家团队的预防干预,引导和帮助教职工摆脱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信息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学校正在规划建设的学生工作管理服务平台,既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及日常事务等各类服务,也能提升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水平,为学校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同时,作为学生管理及服务的总入口,它与学校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打通,无缝连接到学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上,与学校其他系统共享数据。此外,学校正积极建设数据化、信息化的外事管理服务系统,能点鼠标的绝不用再跑腿。

图片说明:宿舍内活动空间

学生所需即学校所急。想要排练节目、答辩实践、小憩阅读,找不到活动空间?学校不仅在宿舍区、食堂、教学楼、图书馆等地,设置了许多开放空间,还将图书馆研讨室、大学生活动中心活动室、G空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共享,供师生预约使用。从小浴室的浴帘、地垫、淋浴龙头更换,到学生反映的宿舍高层的开水机、奉贤校区篮球场和操场照明设备的安装,学校都及时了解师生需求,把回应师生期盼放在首要位置。

图片说明:第一食堂学习研讨、文化交流空间

零距离,勤沟通,盯落实。在保障师生“舌尖上需求”的同时,徐汇校区第一食堂突破了大学食堂的传统概念,着力打造集就餐茶饮、学习研讨、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第三空间。11月,试营业期间,第一食堂每层楼的出口处都放置了意见薄,及时收集师生的意见建议,当天即在意见簿上逐一答复,能够改进的就立即改进。在持续优化餐饮、公寓、医疗、班车等保障的同时,学校还通过“华理小蜜蜂”微信公众号和不定期的师生座谈等方式,畅通与师生的交流渠道,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尽最大力度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提升师生幸福感   让环境美起来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大力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师生对美好学习生活的需求,整改落实的成效让广大师生看得见、摸得着。

徐汇校区8、9、10号等3栋宿舍,均建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岁月流逝,外立面与内部设施都较严重地老化与破损。学校对3栋宿舍进行整体修缮,采用砖红色系的统一风格,营造了典雅舒适的“三胞胎”宿舍建筑群。10月的校庆月中,校友们返校纷纷前往“三胞胎”楼前打卡留念。在改造宿舍楼、安装空调的基础上,学校又加设宿舍区的小浴室、打造公共空间、安装电子门锁,一项项举措让学生倍感温馨。

图片说明: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

学校以一流大学的标准建设、修缮了一批大楼,如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实验楼、六教副楼、信息学院大楼和第一教学楼,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科研带来便利。在改造老旧道路的过程中,学校将其与路边景观统筹设计,规划功能分区与环境绿化。整治青春河,除了进行水质治理与景观更新,还在沿河设置交流互动区域,打造宜居宜学宜游的公园式校园。

图片说明:全新的校园柏油道路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新的校园柏油道路,现代化的实验楼和教学楼,“恢复了青春”的青春河,一个个改造工程的完工,让师生行走在校园有如游览公园。


保障发展更持久   让制度建起来

守初心,更要有恒心,为了持续保持主题教育工作成果,学校紧盯制度建设的治本之策,把建章立制和解决问题统一起来,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提供持久保障。

例如,针对“学校学科交叉的平台和机制建设问题”,学校一方面研究制定面向青年教师的交叉学科团队支持计划,对学科交叉给予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计划制定《关于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实施计划》,为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由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工会等部门为教师搭建多类型的跨界交流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浓厚交叉氛围。

图片说明: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交流

同时,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完善用人导向;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抽查和专项检查,推动建立动态更新的长效机制;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富有活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创新一流研究生培养体系,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计划修订《华东理工大学合同管理办法》,规范学校的合同管理;计划修订《华东理工大学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修订完善《后勤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细则》等文件,形成相对完善的后勤保障制度体系等等。

在阶段性整改工作的基础上,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将坚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工作,让主题教育的成果切实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效能,转化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启发展新征程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