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位学生创造最适合的教育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面向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着教育现代化发展,必将推动教育理念变革、模式再造、体系重塑。经过多年建设,上海教育信息化事业形成良好基础。学校信息化应用程度显著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升。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普及,教育信息化跨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为加快对接适应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需求,推进大规模因材施教和服务学生个性学习,支撑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信息化如何实现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以“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建”为抓手和契机,积极探索实践,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以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新生态。
探索信息时代的未来学校
创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是为了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探索信息时代背景下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改革试点,加快实现上海教育现代化的举措和探索。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针对教育信息化应用提出了“培育千所标杆学校”引领行动,到2022年,分批组织遴选100所高等学校、300所职业学校、1000所基础教育学校和一定数量的举办继续教育的学校开展示范,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2018年10月,市教委印发《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了“数字学校和标杆学校创建工程”,全面推进数字学校建设,培育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建工作应运而生,该项工程作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策划立项伊始坚持育人为本、整校推进、数据驱动、常态发展、点面结合的工作原则,以构建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新型学校为工作目标。
创建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的四个阶段
2018年10月,市教委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组织申报工作,经过各区初评、推荐,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计146所学校进行了申报。2019年5月起,市教委分两批公布了54所(第一批21所、第二批33所)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名单。为保障标杆学校创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建工作分为评审遴选、创建培育、发展评估和示范引领四个阶段。
评审遴选阶段:市教委组建了覆盖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技术、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等领域近50人的顶尖专家团队,并于2019年1月至4月期间采取文案评审和到校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学校进行了评审。坚持“公平公正、促进发展、同区同类型遴选最优”的原则,严格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一个核心三个转变”的要求,以育人为本、整校推进、常态应用、减负增效、绿色发展等10项维度为观察点,围绕学校创建的基础和准备工作、办学理念和改革思路、突破创新与特色发展等方面,与学校校长、核心建设团队和区域分管领导进行了充分的对话与交流,对每所学校的标杆学校创建计划进行了深入的论证。通过方案文本评审、听取学校陈述、现场互动交流和学校实地考察等系列环节,最终从各区初评推荐的146所学校中遴选出54所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
创建培育阶段:从参与学校的实际出发,市、区积极调动教育系统、社会专业机构和优质企业等各方力量,指导参与学校制定为期3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发展计划,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推进学校的整体变革与探索,发挥广大教师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国家规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实践与创新。
发展评估阶段:在区、校培育的基础上,市教委、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建的全面发展性评估。对创建发展计划合理、基础良好的学校,将给予师资培养、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积极调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推动标杆培育校开展全面建设,推动标杆培育校在治理优化、教学变革、课程建设等特色发展方向进行深度的应用与研究,形成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学校管理体系、教学模式和家校协作机制,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学校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示范引领阶段:在标杆学校培育的基础上,进行标杆学校创建工作验收和授牌,并对先进经验和改革成效进行宣传推广。从基础环境、管理机制、师资培养、资源建设、教学应用、学习评价、社会协作等方面进行提炼总结,形成有一定普适性、可复制推广的新型学校创建发展策略和路径,引领全市同类学校的建设与探索,为区域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模式。
标杆学校创建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市教委公布的54所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在3年的创建周期内,将充分发挥创建主体责任,统筹管理团队、专任教师、技术人员等形成合力,积极、有序地推进并落实创建工作。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上海教育信息化发展。
育人为本立足教育规律加强信息化建设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实施新的信息化应用根本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育信息化工作聚焦于“人”的全面、和谐、个性和卓越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管理、教书育人、学前托育全过程,构建适合“人”的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就人生价值。例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数据解读、精准分析、行动优化、个性评价”为目标,研发了以“云课堂”为主题的“云课桌”“云手表”“云厨房”“云随行”“彩云图书馆”等“云”系列教育工具和学习资源,大力营造“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环境,提升了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益,并以此带动教与学的方式及学生评价方式等相关因素变革。
注重实践激发兴趣助力自主学习
以面向师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为理念,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学校的整体变革与创新发展为目标,制定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创建智能学习空间,提供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为学生提供个性、优质、多样的学习体验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比如:上海中学具有扎实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环境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的科创类实验室通过多年的发展、迭代,丰富的课程建设,良好的体验性、交互性、操作性,寓教于乐的学生活动及较高的参与度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数据驱动助推大规模因材施教
对接市、区两级教育数据中心,构建一体化学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类平台间的数据融通,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实时安全地管理和使用数据。建立个性化的学生数字画像,以发掘潜质、激发兴趣为基础,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支持和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的发展。又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积累学生学习大数据,通过人才培养大数据分析平台,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科学分析技术,研究开发学生画像、招生分析模型、学业预测预警模型、就业匹配模型等大数据模型,通过对人才培养全要素画像,支撑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培养,实现从模板化教育到个性化教育、从印象管理到定量管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介入、从开环管理到闭环管理的创新和革新。
常态发展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
立足学校自身办学理念、文化积淀、区域特征、师生特点以及办学资源等因素,建立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常态发展机制,形成具有各校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学校发展融入教育革新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发展过程中。复旦大学以前期信息化建设基础为依托,从制订“一站式”服务总体规划方案开始着手,在基础设施方面建立了面向服务的云计算平台,在数据基础方面构建了层次化的数据服务体系,在用户服务方面创立了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模式,建成网上办事服务大厅(eHall),并以此强化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支持,在学校机关职能转变、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和实践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治理。
激发兴趣为学生建个性化数字画像
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建是以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激发兴趣、发掘潜质为途径,以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为指引,立足于信息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探索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建设、管理、运行模式,逐步形成与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加速推动上海教育现代化进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上海市教育信息化也希望能通过此次创建工作,真正实现为每个学生创造最适合的教育。随着标杆学校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也为大家展开了一幅未来学校教育的美好画卷。
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建以“发掘学生潜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成就学生价值”为基本目标,建成一批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新型学校,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从技术驱动向育人为本转变,从碎片化建设向系统推进转变,从脉冲式应用向常态化应用转变。这些标杆学校将探索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路径和有效策略,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创新发展,推动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建构形成,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探索一体化学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类平台间的数据融通,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实时安全地管理和使用数据。同时建立个性化的学生数字画像,以发掘潜质、激发兴趣为基础,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支持和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的发展;学校还将探索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路径和有效策略,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创新发展,推动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建构,形成可复制、可共享的改革成果,提高上海学校现代化、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探索全面感知、伴随式物联网基础上的全息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推进智能教学助手、智能评测、知识图谱与自适应学习等应用场景,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上海要努力当好全国教育改革探路者,努力办出与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契合、与信息革命大趋势相适应、与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相适应的一流教育。教育信息化赋能教育现代化,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建将进一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探索信息时代背景下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改革试点,并加快实现上海教育现代化,为教育信息化变革教育、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提供全国领先的实践案例。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