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新生儿51.2%为外来人口 其中超过半数集中郊区

21.08.2015  12:11

图片说明:新生儿

  随着外来人口在沪生育人数增多以及“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实施等因素的影响,本市妇幼保健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失衡问题逐渐显现。去年,农工党市委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调研,并在今年初市政协全会期间提交了相关提案,得到了承办单位市卫计委的积极回应。据了解,郊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将获扶持,以更好地满足本市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需求。

   外来出生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过去10年来出生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变动情况显示:本市出生人口于2003年进入谷底,仅为8.34万人,次年便开始了大幅回升并持续高位运行,2015年、2016年全市出生人口数预计将在23万人左右。值得关注的是,外来出生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以本市各医院的实际出生人口计,外来出生人口已占全市出生人口的51.2%,超过半数的外来出生人口集中于浦东、闵行、松江、嘉定等区。

   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失衡

  调研发现,目前本市妇幼保健配置总体上满足需求,主要存在问题是资源配置失衡。近年来,妇幼保健医疗资源更多投向了三级医疗机构。2000年至2013年间,本市三级医疗机构的产科实有床位与医护人员增幅达155.3%与163.6%,但同期二级医疗机构产科实有床位与医护人员仅增长15.8%与20.2%,远逊于三级医疗机构。

  从区域来分析,浦东新区与闵行、嘉定、松江等郊区的产科床位比大大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最低的床位比仅0.155张。除闵行、金山及崇明外,浦东与郊区各区的儿童床位比与医护人员比都明显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在浦东与郊区的医疗保健机构,尤其是二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医护人员捉襟见肘。以嘉定为例,产房床护比为1:0.71;医护比为1:3.01,远低于本市有关工作规范要求。在儿科方面,这些区的二级医疗机构儿科医护人员从2000年的1426人降至2013年的995人。

   加强监测完善发展规划

  为此,农工党市委在提交的“关于应对上海常住人口出生的区域集中与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的建议”提案中建议,进一步完善区域妇幼医疗保健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全市及各区县育龄妇女和儿童变动的调查与监测,了解掌握较可靠的全市实际出生人口数,为制订全市及各区县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市级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区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及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子规划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规划制订更加符合其区域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此外,建议采取相关措施调控外来非常住出生人口的数量,加强郊区妇幼医疗保健机构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着力推动郊区妇幼医疗保健机构的发展。例如加强郊区人口大规模集聚区的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建设,在政策上给予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在郊区建立分支机构扶持与优惠,积极提升郊区妇幼医疗保健机构的服务管理水平,以及完善三级医疗保健机构为郊区二级医院等培养产科、儿科专业人员的机制,避免二级医疗机构产科、儿科专业人员流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