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首份临床病理质控报告:医技人员缺近400人

23.07.2014  16:31

  东方网7月23日消息: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近日首次发布的《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数据报告》显示:在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上海共有136家医院以及医学检验所开展病理检测业务,而在填报数据的105家病理科中,从业人员共计895人,其中病理诊断医师423人,技术员389人。按照有关规定推算,沪上临床病理科医技人员缺口近1/3。

   下半年起培训从业短于3年的技术人员

  “临床病理科医技人员不足加之检测任务日益增长,给病理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杜祥教授介绍说,按照原卫生部于2009年发布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医师按照每百张病床1-2人配备,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医疗机构应适当增加。病理科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按照与医师1∶1的比例配备。据此推断,上海市应该配备病理医师600人,病理科技术员600人。目前缺口医师近180人,技术员缺口211人,医师和技术人员缺口近1/3。

  据悉,目前上海已制定了病理科从业人员的技术准入培训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措施,对从业3年以内的病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计划在3年内使约90%以上从业人员达标。

   病理科发展滞后影响个性化治疗落地

  病理诊断一直被视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临床治疗的依据。而眼下,病理诊断已经从最初的病变良恶性质的判断,逐渐成为临床方案制定的依据。尤其是在个性化治疗的时代,在对肿瘤的靶向治疗过程中,病理诊断和分子诊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病理医生培养周期长、工作辛苦、待遇较差等因素,导致病理科医生数量较少,病理科发展始终落后于其他学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已不能满足临床对快速、细致、准确、靶向、预测性病理诊断的强烈需求。

  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等联合主办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会议上,进一步推动我国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成为“最强呼声”。

  据介绍,目前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突破传统访问式的质量控制督查方法,开辟了数字化质控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建立质控网站、评分APP、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实现了对病理质量控制的信息化、数字化操作。

  杜祥表示,通过数字化质控管理,每家病理科都可以了解自身在市病理行业的位置和状态。同时,也反映出国内病理科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为病理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患者样本有望到美进行病理会诊及转诊

  作为目前全国首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的病理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每年为全国提供近3万例的病理会诊,其中一半为疑难病理会诊,每天最多需处理190余例患者的会诊。

  在病理检测的全过程中不出错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规避在病理检测流程中“忙中出错”,上海肿瘤医院将率先引进全国首套VANTAGE 工作流程解决方案,首次让每个病理样本都拥有全流程的唯一识别码,在大幅提升病理科“产能”的同时,缩短病理报告时间,提高病理诊断质量,从而推动组织病理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实现数字化管理。

  据透露,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目前正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学系商讨合作事宜。预计今年年内,中国患者将得到美国病理的会诊及转诊服务,从而让“玻璃片”无法出入境的困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