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逾半数中青年人“睡错觉” 专家破解误区

24.01.2015  11:00

   ■上海30岁至50岁的中青年人群中,超过一半23时后再入睡。许多人以为只要睡眠充足,晚睡一会不要紧,事实上,23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最佳睡眠时间段,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东方网1月24日消息:昨天下午,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上海市爱卫会、解放日报社共同举办的第25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开幕式暨第22届健康讲坛上,市健康教育所发布2014年上海市成人健康素养监测数据,结果发现:55.6%的市民错误选择“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直接捂住口鼻”,41.0%不知道“国家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12.2%误认为“共同使用马桶”会传染结核病。对“OTC”,24.7%误认为是处方药标志,3.5%误认为保健品标志,只有35.0%知道是非处方药标志。

  市民健康知识仍存在诸多误区。讲坛上,台湾阳明大学药理学教授潘怀宗、市中医医院失眠科主任医师许良、市六医院急诊部主任王韬,分别从吃、睡、行等方面,讲解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少糖少盐,仅靠味蕾小心上当

  潘教授说,众所皆知,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原则是少油、少盐、少糖。专家解释,少糖并非指少吃米饭、面粉,而是少吃精制糖。至于少盐,许多人觉得吃起来不咸就是少盐,其实控盐的关键在于控钠,仅靠味蕾辨别不科学。两年前,美国一项调查报告发现,九成美国人从面包中摄入的盐,比薯片、爆米花还多。专家提醒,少糖应理解为少摄入精制糖,少盐则为少摄入钠。

   23时后入睡,睡眠质量打折扣

  许良主任医师介绍,失眠病人中,至少三分之一23时后再入睡,而上海30岁至50岁的中青年人群中,超过一半23时后再入睡。专家表示,许多人以为只要睡眠充足,晚睡一会不要紧,事实上,23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最佳睡眠时间段,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专家针对常见的睡眠误区加以澄清。首先,睡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其次,一些失眠人群拒绝服用安眠药,其实大可不必要,安眠药会引发痴呆、精神病等,完全是无稽之谈。

   心梗后莫大叫,扭伤后别热敷

  健康素养监测数据还显示,安全急救知识方面,39.8%的市民未掌握“呼吸、心跳骤停伤病员应急处理”方法,14.3%的市民尚未掌握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王韬医生指出,以心梗为例,切忌自己大声呼救,这只会导致心肌缺氧加重;正确处理方法是,不要随便走动,拨打120急救待专业救护人员到场处理。

  至于常见的扭伤、骨折外伤等,如现场急救妥当,可有效缓解病情发展。王韬说,以急性扭伤为例,热敷只会增加局部充血、加重肿胀,科学的方法是,立即采用冷敷,受伤48小时后,受伤部位渗出停止,再改为热敷。

  本次讲坛承办单位为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支持单位为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