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百年论坛举行 阐释"复旦中文"精神
12月8日上午,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百年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台湾大学、东京大学、神户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海内外近40所著名高校的40位中文院系负责人和学者代表,谭健、李吟、李志勇、王安忆、卢新华、李辉等200余位来自政界、军界、文化界、新闻界、商界、作协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百年诞辰的盛会,纵论中文学科发展脉络。
追溯复旦的历史,1905年创校;1917年复旦公学正式更名为复旦大学,同时建立了“国文科”——这便是复旦中文学科的源头。此后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和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陆续成立。一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体系完备、阵容强大的复旦大学中文学科,并于2015年被评选为上海高峰学科,2017年获国家一流学科称号。如今,复旦大学中文学科已是国内外中文研究领域顶尖人才的培养基地。
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引驰教授说,“这一百年,是中国风云变幻的一百年。复旦中文的前辈们,见证时代,历经风雨,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都勇敢地做出了他们的人生选择,承担起时代和社会的重任。我们当然不会忘记,陈望道先生对所置身的时代持有强烈的不满,力图改变,当然他不是以枪和炮来抗争,而是以笔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无论是郭绍虞先生发表《马克思年表》,还是朱东润先生反对袁世凯复辟、放弃海外学业归国,他们都不仅满腹经纶、诗酒平生,同时也胸怀天下,一腔热血,有勇气接受来自艰难时世的检阅和挑战。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文学的力量,不只是营建精粹的语言,培养个人的情趣和情感,还关乎沉重的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文学期待着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最好的日子里不辜负自我,也对天下大义尽责。朱东润先生有言:‘用最艰苦的方法追求学识,从最坚决的方向认识人生。’这样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非常宝贵的,也是我们‘复旦中文’最大的精神财富。”
为以学术文化为志业的“复旦中文”的学人们,具有最鲜明的宏阔视野和开拓精神。陈望道先生,是现代中国修辞学的创始者;郭绍虞先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最主要的开拓者;朱东润先生,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奠基人之一,还是现代中国传记文学的重要开拓者;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该领域半个多世纪里最为经典的一部个人著作;陈子展先生、蒋天枢先生的《诗经》《楚辞》研究、张世禄先生的音韵学史研究、赵景深先生的古代戏曲及俗文学研究、王欣夫先生的书目文献学研究、贾植芳先生对现代文学研究的推展及在比较文学领域的垦荒、胡裕树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蒋孔阳先生的西方美学研究、王运熙先生的乐府诗和六朝隋唐文学与文论研究等,皆足以代表各自领域之中一时最为领先的水平。陈引驰说,这些前辈先生们所开拓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向,在“复旦中文”得到了尊重、延续和发展,形成传承和传统。在复旦中文学科百年之际,我们编辑了《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对这些由前辈开拓、后辈延展的深有底蕴的学术领域和方向,做初步的梳理。由此,可以看到“复旦中文”在学术上丰富多元的面貌、兼容并蓄的气度、自由开拓的精神和务求高远的自期。
分论坛上,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著名作家王安忆邀请围棋国手江铸久,与参会学者共同从20世纪上半叶的棋坛传奇人物吴清源,谈到时下热议的人工智能“alphago”。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友、神户大学教授釜谷武志,早稻田大学教授内山精也,以及东京大学教授大木康作为日本汉学家代表,从海外学者的视角,与参会学者们交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座教授、国际知名语言学家陈平从以“现代汉语的起源:再论‘白话文运动’”为主题,重新审视了兴起于上世纪初、与复旦中文学科同龄的“白话文运动”和现代汉语的关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古代汉语研究专家华学诚与在场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学术追求,勉励学子在学术道路上不忘初心,持之以恒。
当晚,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陈望道》将在复旦大学吴文政报告厅上演。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系主任,翻译并出版了我国首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复旦中文人亲身演绎老校长、老系主任的青葱岁月,为复旦中文学科百年庆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