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集体探访 一周岁自贸区“出落成啥样”

25.09.2014  09:12

无图说

  9月25日消息:昨天,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将满一周年之际,约60名中外记者一大早就集中出发来到自贸区,从金融制度创新、政府监管体制改革、跨国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航运物流等多方面参观采访区内企业,实地探访自贸区一周年来建设的情况。

  这其中,海外媒体对政府监管政策改革、金融创新最感兴趣,而国内记者的最关注名单上还增加了跨境通内容。

   ■USP 

   兴奋看到李克强总理

  本次集中探访的第一站是位于福特北路520号的美国药典委员会中华区总部(USP),该公司是国际知名权威标准制定机构,范围涵盖食品、药品、保健品等标准,被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6天前,李克强总理就到访过该公司,并在一个由食堂临时改成的会场内召开座谈会,与10家中外资企业代表就上海自贸区进行交流,听取企业对上海自贸区的相关建议。

  “你现在坐的位置就是当时总理坐过的。”一名女记者刚在投影仪前的座位上落座,USP公司总监张淑芬就微笑着提醒她,以致这名女记者很快就成为全场注目的焦点。回忆起当时总理来时的情景,张淑芬表示很荣幸。她回忆,当时李克强总理参观了实验室,并现场观看了数项核心业务的展示。“总理对重金属检测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也很了解,他的鼓励更是让员工们备受鼓励。

  据USP公司透露,自贸区为USP带来了诸多便利,如海关创新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样品从机场到实验室的时间缩短了50%,进口成本则降低了1/4。管理高效、沟通透明,则让政企之间的对接更为顺畅。

   ■工行

   创新业务成新引擎

  “我最关心的是自贸区一年来金融方面的创新内容。”英国《经济学人》 上海分社记者钟小姐表示。她的同行,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同样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表达了兴趣,而这也是众多国内记者所关注的内容。

  工商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行长周宏刚一露面,便被中外媒体团团围住。这家跟自贸区同一天挂牌成立的分行,率先完成了同业单笔人民币境外借款、首单人民币跨境双向资金池、首单第三方支付机构人民币跨境支付、首单自贸区跨境并购融资等等,覆盖了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全领域。

  “这一年来,我们遇到了一些跟传统业务不同的新情况,也做了一些业务上的创新突破。”周行长说,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政策发布当天,自贸区分行就安排某国有集团区内分销中心完成了首单1亿元人民币的境外借款,用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海外市场的拆借利率要比国内低,我们根据政策,从海外市场拆借资金,然后借出给企业,让对方实际感受到了财务成本的降低。”周行长介绍,截至今年8月末,工行自贸区存款余额超过100亿元,贷款余额近60亿元,运用自贸区各项金融创新政策实现各类融资业务增量超过20亿元,年内业务储备增量超过100亿元。

   ■药企实验室

   受惠监管改

  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入驻了工商、税务、质监、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作为自贸区窗口,这里的监管政策改革事项也是海外记者关注的内容。一名正在检验检疫窗口办理业务的医药公司员工看到中外媒体采访,主动打起了招呼:“管理制度改革,给我们企业提供了很多便利。

  这名女士姓陆,是自贸区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她告诉记者,很多医药公司、实验室都有人体组织、人体血液等检测样本的需求。以实验室为例,按照以前的检验检疫制度,想要引进这些检测样本,必须以实验室为单位,逐批审批,审批时间需要7天。而这些检测样本的保存条件、环境都非常苛刻,一旦保存不妥当,即便审批通过后入关,这些检测样本也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实验需求。一些实力不强的实验室,在此情况下只能搁置相关实验项目。“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陆女士说。

  据了解,6月23日,上海检验检疫局推出《上海检验检疫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试行)》,至此,出入境特殊物品有史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监督管理措施落地上海自贸区。“逐批审批调整为年度审批,企业以一年为周期提交材料,不再以每一个物品为审核对象,而是以一个项目或一类产品为审核对象。”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自贸区筹建办公共事务部主任蒋宁君介绍,这项创新制度,使得企业可以预先申报、分批核销,充分降低了企业时间、物流、人力成本,使其可以按照自身情况有序安排特殊物品出入境计划。而检验检疫部门则通过建立电子数据档案、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等措施,对低风险产品审批期限放宽至12个月,对企业由事前审批转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跨境通

  比海淘更可靠

  在阿里巴巴美国IPO的背景下,有着海淘功能的跨境通业务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热点。

  在跨境通电子商务平台的仓库中,记者看到里面被分成了进货区、拆分区、存储区、出货拣货区、出库包装区以及查验区等,不同区域内堆放着咖啡、奶粉、尿不湿等各类商品。“目前我们已经与40多家公司合作,共有万余件商品。”跨境通执行副总裁颜静向记者介绍,跨境通将国际市场与国内对接,瞄准消费升级。“以前从国外进来的商品,收件人是企业,而现在则是个人,通过小包装分发出去。”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也实行制度创新,直接在仓库设立监管场所,对分发出去的包裹进行抽样核查。

  “主要是事前备案,通关放行便利,事后监测有效。”颜静说,相比一般的海淘,跨境通的商品流转可以得到有效监控,即便出现问题也能够追溯来源,可以使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监管清晰。通过物流配送环节的建设,目前上海地区消费者在跨境通平台下单,最快可实现上午下单、下午发货、次日收货,而国内大部分区域可在两周内到达。

  据了解,10月份即将正式上线的亚马逊直邮业务,除了接入美国亚马逊网站的专门入口外,还可以通过“跨境通”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买。“商品可能会更有价格优势,”颜静并未透露更多细节。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28日正式运营以来,跨境通共销售出78457件商品,累计商品金额为593万余元,缴纳税款合计18.9万余元。

   [新闻链接]

   自贸区八项新政已可复制

   [八项新政策]

   ●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

   ●检验检疫分线监管机制

   ●进境货物预检验

   ●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

   ●全球维修产业监管

   ●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

   单管理

   ●入出境生物材料(制品)风险管理

   ●中转货物原产地签证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4日宣布,经过国家质检总局评估同意,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出台实施的23项创新制度中,已有八项具备复制推广条件,已经或即将在全国更多特殊监管区“开花结果”。

  据介绍,8月1日起,上海自贸区启动了第一家试点企业无纸化报检工作。预计一至两年内,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机构将全面建成信息化系统,除低资信企业、极高风险产品外,实现上海自贸区出入境产品检验检疫作业全程无纸化。此外,自贸区检验检疫分线监管机制、进境货物预检验等也都随时可以复制推广。

  据统计,从上海自贸区去年9月底挂牌至今年8月底,上海自贸区内检验检疫机构共完成检验检疫货物34.71万批,涉及货值531.4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