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食品科学青年论坛在上海举行

28.08.2017  12:12

    “第三届中国食品科学青年论坛”于8月25-26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食品学会、《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承办。来自全国16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500名青年学者参加了论坛。

    在25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我校校长曲景平致欢迎辞。他高度评价了在中国食品科技和工业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这次青年论坛的重要意义,并向与会代表简要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学科发展现状。他对青年学者提出三点建议:青年学者要登高望远,科研要面向国际科技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持之以恒,构建极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加强合作,为促进食品领域创新研究的发展作出新的重要贡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强调,青年才俊已经成为食品科技发展的主力军,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青年工作者们在“仰望天空,让梦想畅游”的同时能够脚踏实地挥洒汗水、不忘初心,承希望、负使命,成为食品工业、食品科学技术的生力军。最后,上海市食品学会理事长潘迎捷致辞,对青年食品科学工作者提出期望,希望不辱使命,弘扬老一代食品人拼搏奉献的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中国由食品大国向食品强国的跨越;青年学者不仅要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还要把论文写在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上,写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工作中,写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开幕式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理工大学食品与医疗器械学院副院长艾连中主持。

    本届论坛以“汇聚食品青年才俊,领略食品学术前沿”为主题,邀请国内食品及相关领域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获得者和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专家,根据基金委食品科学七个方向的划分,围绕当前食品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动态、开展高水平研究及基金申请、热点科研领域研究进展等问题作了7个主题报告。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校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赵黎明教授主持了首场大会主题报告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教授作了题为“舌尖上的历史”的报告。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谈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及哲学与食品科学之间微妙的联系,并要求青年才俊要懂历史、懂文化。他提出,食品科学、食品技术可以有多个“+”,如“食品+文化、食品+历史、食品+艺术……”,并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鼓励青年学者不负历史使命与担当。江南大学副校长、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教授在题为“益生菌:问题与思考”的报告中对益生菌的对疾病的预防干预作用、益生菌的来源、功效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和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专家、我校生工学院杰出校友朱阳作了题为“Sense and nonsense in food biotechnology–case analysis”的报告,介绍了基金申请的重点评价标准,并举例分析了评价指标,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基金申请中能更多地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第二场大会主题报告会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学波教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江正强教授介绍了“微生物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永华教授作了题为“酶工程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关键技术与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报告,强调了在科学工作中交叉学科、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江南大学赵伟教授作了题为“新型物理场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创新应用”的报告。天津科技大学王书军作了题为“淀粉的相转变机制及消化性”的报告。

    大会还围绕国家自然基金委食品方向的7个专题,设置9个分会场,包括76位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及其他青年学者作学术报告,内容涵盖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发酵与酿造、食品加工的生物学基础、食品贮藏与保鲜等领域,展示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与进展情况。报告效果良好,提问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会议结束后,200多位参会代表来到我校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

    据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自2012年开始举办首届中国食品科学青年论坛,旨在为国内食品领域青年学者提供深层次、最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