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聚焦]《锦绣中国》新学期首课开启“双声道” 讲好中国故事 中外学生全覆盖

16.03.2018  14:21

3月15日晚,东华大学《锦绣中国》新学期首课在松江校区开启“双声道”,中英文版课程同时开讲。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外学生全覆盖。

【声道一】《锦绣中国》中文版是东华选课系统里的“常客”,新学期中文版重磅加推——正在千里之外新疆教育学院挂职的我校副校长陈革专程返沪,不顾劳累走上讲台,与大学生们分享“人生成长与家国情怀”。“什么是家国情怀”“人生成长中应该要树立什么样的家国情怀”“如何培养家国情怀”,陈革副校长从自己的援疆经历讲起,饱蘸情感的话语,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

(陈革副校长与大学生畅谈家国情怀)

  (《锦绣中国》中文版课堂)

【声道二】原以为是留学生的汉语课,老师却在课堂上说着流利的英文。金发碧眼的学生边听边点头,非洲小伙忙着划重点,还有些兴奋地交流起来。没错,这就是专门面向留学生量身定制的《锦绣中国》全英文版课程,选修人数120+,留学生国别50+,有法国、肯尼亚、伊朗等。纺织学院海归教授邱夷平主讲首课,题为《“一带一路”与中国及世界纺织业的发展前景》,他自如变换着中国教授、留美学生的视角,不失风趣地讲述他眼中的中国故事。

  (邱夷平教授在课堂上讲述中国故事)

  (听得入神的留学生们)

What’s it?下面就一起快速了解下《锦绣中国》2.0全英文版。

  细分受众,国际传播和“Pardon”说再见

两会”、“一带一路”、纺织业发展的中国经验……一下课,巴基斯坦留学生帅明谈起言犹在耳的话题,毫无违和感。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英文版的通识选修课,让帅明耳目一新,听CHINA故事不再说“Pardon?”,还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先进的思想和宝贵的经验,超赞又超值。

锦绣中国》全英文版搭载纺织、材料、设计等东华大学特色学科资源,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优越性”“中国与世界各国纺织科技发展”等主题。课程集聚了多元化高层次师资,有特色学科的学术大咖、专注时尚的跨界教授,也有孔子学院院长经历的资深教授、上海市劳动模范等。把东华故事、行业发展故事以及中国先进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用英文小故事引出中国大道理,亲和的传播方式让留学生听得明白、懂得真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锦绣中国》作为上海高校“中国系列”课程之一,是由教务处牵头推进的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重要抓手之一。课程自2017年建设之初,一直秉持“教育学生无国界,文化交流心相通”的理念,针对中外学生特点,细分对象,精心搭配菜单。在中文版建设基础上,面向留学生升级打造《锦绣中国》2.0全英文版,开启文化交流“双声道”,讲述中国发展、中国道路、中国自信,发好声,传好道,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介绍说。

讲好故事,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交流使者

邱夷平教授告诉记者,他在海外留学、讲学、带国际学生的经历都是这堂课的故事来源。“以前对中国文化有些陌生,现在学校给留学生开了《锦绣中国》课程,很亲切很喜欢。”即将回国工作的孟加拉国留学生华盛激动地说。3年前在中国政府和东华大学的支持下,华盛来到慕名已久的东华校园研习纺织,亲历了中国的发展变化。他说,中国的发展充满活力,每个人都变得更加自信。他要把中国的故事和文化带回去,为中孟两国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添砖加瓦。

近年来,上海高校陆续开设“中国系列”课程,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受众均为中国学生,面向来华留学生开设全英文版“中国系列”课程,东华大学当数首家。人才资源是国际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一资源。立足课堂教育,培养“知华友华”的留学生,从讲好中国故事做起,我校这一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创新实践。

据了解,2017年我校来校留学生总数近4800人,来自130多个国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吴小军说,来华留学生是中西文化交流新使者,也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不可或缺的听众。学校通过别具匠心的课程,培育留学生共有的文化观念,对其成长为新时代的文化交流使者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