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国抗日战争研究新思路、新成果

07.12.2014  23:10

  12月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中心承办,“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1937-1945)”图片展在上海图书馆隆重开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展览总策划、上海交通大学讲席特聘教授吕彤邻及其兄长吕彤羽、吕彤欣,林迈可的外孙女、美国学者Susan Lawrence女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吕彤邻研究团队成员,上海交大部分师生一起参观了展览。

  李琪在展览开幕式上讲话,称赞林迈可先生是“又一位白求恩”,指出在中国人民的抗日中,有很多林迈可一样的国际友人,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患难与共,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李琪强调,这些国际友人的精神和伟大的抗战精神一样,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吕彤邻女士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及中国抗战史研究,她在发言中感谢社会各界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让“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1937-1945)”图片展得以顺利举行,她说:“我们的前辈赴汤蹈火、浴血奋战,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重,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Susan Lawrence女士讲着流利的汉语,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李淑姗,姓氏来自于自己的外祖母、林迈可的中国妻子李效黎,她和大家一起观看展览,驻足于一帧帧照片前,娓娓讲述外祖父林迈可曾经讲述的故事。展览中有多幅林迈可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合影,还有周恩来亲笔签名赠送的合影照片。在一幅1944年美军观察组到访延安的照片中,Susan在众多人物中马上找到了林迈可的身影,同时告诉大家“姥爷觉得在延安与中国人民一起抗战,是一生中最光荣的事,一直在向我们讲述”。在“白求恩大夫给伤员动手术”的照片前,大家都发出了惊叹声:原来这张照片是林迈可拍的!Susan说,“姥爷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条件下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我们应该了解这个历史”。在一张吕正操将军夫妇与孩子的合影中,当年还是幼童的吕彤羽先生如今已是满头白发,他站在照片下与幼年的自己合影,强烈的对比更让人感受到资料照片弥足珍贵。

  林迈可是与白求恩大夫同船来到中国、同时期在延安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国际友人,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早在燕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的时候,他就常常利用周末时间,以旅游为名亲自驾车到北京郊区,向八路军秘密运送急需的药品、手术器材、技术书籍等重要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林迈可一家辗转抵达晋察冀边区和延安,奋不顾身地与中国军民一起投入了抗日战争。林迈可在晋察冀边区被聘为无线电技术指导顾问,利用废旧电子零件成功地改装成无线电收发报机。在他的建议下,延安设立了发射台和定向天线,向世界传送消息,他同时还亲自参与了英文新闻稿的编辑工作。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林迈可从1938年起就一直携带一架德国制造的蔡司伊康照相机,他所拍摄的照片向我们传递了大量当时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工作、生活、战斗的情景。这些照片不仅仅是从一个观察者的拍摄的,也是一个历史参与者对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记录,这些照片中既有他与中共领导人的合影,也有与中国同事们的工作照,还有当时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照,这些照片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能够更加全面地呈现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真相。这位富有正义感的英国人把自己的青春、才华、智慧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事业,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的一儿一女都出生在抗日根据地,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后才带着一家人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还多次访问中国。这些珍贵的历史都在图片中有所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