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高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29.06.2018  00:20

2018年6月23日,第二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高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论坛立足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新格局,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论。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舆情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届论坛由主旨报告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传播新秩序、媒体和中国的全球形象、国际传播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三个分论坛组成。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埃及开罗美国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中国外文局、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智库的240余名学者出席论坛。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郭可教授主持开幕式。党委宣传部部长衣永刚、科研处处长王有勇、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张红玲、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雪梅等出席会议。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热烈欢迎各位学者相聚上外、共同探讨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这一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议题。姜书记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上外“多语种+”的办学理念,并深入阐释了语言与传播的关系。提出要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努力打造中国国际话语权。姜书记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的“一带一路”媒体研修班,指出上外拥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这一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日报》周树春总编辑发表题为《在“建构”和“解构”中推进大国传播》的报告,指出新时代国际传播要展示中华民族的新形象,要构建面向世界的话语体系,要建设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大国传播,面对新时代严峻复杂的挑战,要保持忧患,通过影响主流社会,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影响未来,达到认识真实中国,认同中国发展,适应中国崛起的目标。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议程设置理论代表人物Wayne Wanta在《议程设置50年:我们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报告中,回顾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历史,指出该领域的第一项研究是在1972年,提出媒体报道事件越多,公众就认为这件事越重要的假设。1996年,学者开始关注媒体报道是否会影响人们看待此事,也就是属性议程。2004年理论再次发生了变化,学者们把研究目光转向了国家。而议程设置的第三层不仅研究属性,还要研究其网络。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教授程红发表题为《战略性地在全球村中塑造中国形象》的报告,从广告营销的角度分析中国形象。他指出,当中国品牌变强,作为华人在海外也会更加自豪,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会加深对中国的兴趣和对中国的理解。比如阿联酋在20年前,有些人说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它,默默无闻,但通过国家品牌的塑造,现在都知道其旅游业发达。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国家品牌战略,中国采用何种国家品牌战略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发表题为《关于国家传播战略的思考》的报告,阐释了国家战略与国家传播战略的关系,指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略,国家传播战略是希望通过建立强大的媒体展示理想的国家形象。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传播体系,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正视文化差异,尊重传播规律坚持客观性原则,开展本土化与生活化传播;提升从业者跨文化沟通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与争辩能力、整合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国家战略与国家传播战略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国家战略决定国家传播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而国家战略的最终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传播战略。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在题为《中国国际传播话语建设应有新思维》的演讲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和共同话语应当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基石。它不但有助于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建立,还有助于突破“二元互斥”的思维逻辑和叙事框架,使中国的国际传播话语获得科学的支撑和道义上的支持。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于运全在题为《新时代中国形象塑造的新进路》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形象在国际传播上的现状存在“三差”:国际上存在的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新时代下中国国家形象定位是:“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十八大以来东方文明大国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加闪亮。新时代下提升中国形象,可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发表《准确全面地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报告,首先指出当前讲“中国故事”存在的误区:片面地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将其无限拔高,有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粗暴陈旧的方式来讲故事。他指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做好中国事情。影响一国国家形象的首要因素是国家行为,而包括讲故事在内的传播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关键的因素。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原则是遵循传播规律,不是只讲“好故事”,也不能一厢情愿,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讲好世界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在题为《中国政党政治深水区政治传播的走向》的报告中指出,现代媒体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固有的政治宣传效能面临挑战;基于国家—政党—社会三元结构中之“社会”的社交媒体会强势突进,未来中国的政治传播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势。

闭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瑛主持。本届论坛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102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智库的183篇论文,经过初选、匿名评审和终审等环节,有7篇论文荣获一二三等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郭可教授为获奖者颁发证书。与会专家纷纷认为,论坛总结了对外传播的实践与经验,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为推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向世界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战略对策。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钱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