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国际论坛举行  

21.08.2014  11:01

8月13日,第二届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举行。本届论坛以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机遇、挑战和路径”为主题,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著名出版机构的社长、总编和专家学者就我国学术出版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广泛交流探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出席论坛并讲话。他指出,我国正处在由资源消耗向通过创新实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性智力成果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出版是表现智力成果的重要渠道,要深刻认识学术出版和学术出版“走出去”的重大战略意义。当前学术出版面临着由数量向质量提升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出版对科技的积极影响力,聚焦最新学术前沿,以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以及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出版规律的把握,推出一批高品质的学术出版物。另一方面,学术出版“走出去”还需要国内国际学术出版商的联合协作,这也是举办学术出版“走出去”论坛的目的所在。阎晓宏强调,总局对学术出版“走出去”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鼓励更多的国内外出版社参与其中。“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作为国家级重点工程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总局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运用国家出版基金、经典中国等项目,为学术出版“走出去”助力。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邬书林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的学术出版要紧紧围绕中国的思想创新、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把中国在这几方面的优势通过学术语言向世界传播。对于做好学术出版,邬书林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增强学术出版水平,提高思想科技创新力度,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业大国到创造业大国的转变,这需要学术出版界作出更大的努力。二是中国的学术出版工作要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步步往前走,一步步完善,做合理长远的规划,逐步融入世界市场。三是中国的知识创新要“走出去”,必须跟上数字化趋势,将数字化和全球传播作为努力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徐艳国在论坛上讲话。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杨庆存、麦克米伦(Macmillan)出版集团科学(大中华区)及教育(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刘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等近20位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

8月17日,作为上海书展系列活动之一的“品牌·坚守·创新——中国人文社科期刊的发展之路”高峰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管理司司长艾立民,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等出席论坛并讲话,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人文社科期刊、社科文摘的总编辑,部分高校学报的主编,以及国内文史哲经等学科的知名教授共四十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