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的国际化发展与国内布局(上)

30.10.2014  02:49
 

摘要: 近10年中国奶业的市场格局经历了风起云涌的变化,在外资进入中国奶业市场的同时,国内的乳品企业也在积极地布局全球奶业市场。本文对国际、国内的奶业市场正在发生的格局变化、企业兼并重组情况、奶源布局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 奶业,国际,国内,布局

近10年来,中国奶业一方面快速发展,一方面又问题不断;一方面投资的机会很多,一方面又风险很大;有时我们看到中国乳品企业上市公司的股票每家都在上涨,时刻存在着更大的投资机会,有时我们又看到有很多企业的股票集体下跌。因此,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奶业的发展,怎样去把握市场中存在的机会,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

在经历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以后,中国奶业的发展态势良好,转型升级明显加快,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现代奶业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可以说,中国奶业已站在新的起点上,正在向世界一流奶业迈进。

第一,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从规模看。虽然2013年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略有下降,但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农户散养加快退出,规模养殖快速跟进,规模养殖比例大幅提升。2013年,我国100头以上奶牛存栏比重达到41%,比2008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全国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5500千克。同时,加工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698万吨,同比增加6%;奶粉产量158.9万吨,同比增加6.8%;规模以上乳品企业销售收入2535亿元,同比增长12.4%。

在装备上,机械化挤奶率达到90%,比2008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广泛应用;同时,很多乳品企业的装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第二,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国家有关部门对奶业全产业链实施了严格监管,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对1000个规模牧场跟踪监测的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生鲜乳的平均乳蛋白率、乳脂肪率分别为3.3%和3.8%,比2008年增加了0.04个百分点和0.12个百分点。农业部连续5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生鲜乳专项整治,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9.8万批次,抽检指标从6项增加到12项,涵盖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检测范围覆盖全部奶站和运输车,生鲜乳抽检100%合格,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

第三,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在养殖环节,养殖效益向好,2013年,我国平均每头奶牛的年净收益达到了4952元,同比增长15%。在加工环节,我国乳品龙头企业效益大幅提高,2013年,伊利乳业营业收入达到477.8亿元,同比增长13.8%,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幅85.6%;蒙牛乳业营业收入433.6亿元,同比增长20.4%,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5.2%;光明乳业营业收入162.9亿元,同比增长18.3%,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30.4%(表1)。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已经进入全球乳业公司前20名排行榜,分别列第10位和第14位。

第四,奶业贸易不断增长。2014年1~5月,我国共进口奶牛56 076头,同比增加67.78%;进口液态奶11.81万吨,同比增长31.90%,其中纯牛奶11.31万吨,同比增长32.71%,酸奶5022.22吨,同比增长15.84%;进口奶粉61.79万吨,同比增长73.44%,进口额31.23亿美元,同比增加157.69%;进口苜蓿34.34万吨,同比增加27.02%,进口金额12604.02万美元,同比增加22.02%。

第五,奶业管理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奶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为规范和推动奶业发展,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如《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奶业实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奶业的扶持力度,补贴资金数量大幅度不断增加。现在每年我国对奶业的扶持资金达到了17.8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13亿多元。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对奶业进行扶持。如河北省于2013年9月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乳粉发展的意见》,其中,计划2014~2017年,每年安排4.225亿元,重点支持奶粉企业发展、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和饲草基地、完善奶牛场粪污处理设施3个项目。又如黑龙江省2013年新增2.11亿元用于扶持奶业发展,其中的项目包括现代示范奶牛场建设、奶牛性控冻精、乳肉兼用牛培育;2014年,全省拟建100个存栏1200头泌乳牛的单位奶牛场,补贴方式和标准不变。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

第六,国际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近两年,我国奶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迅速提高,国外企业走进来,国内企业开始走出去;国际国内相互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合作共赢的局面逐步形成。

表1  2013年伊利、蒙牛、光明乳业在加工环节的效益

 

营业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净利润(亿元)

同比增长(%)

伊利乳业

477.8

13.8

31.9

85.6

蒙牛乳业

433.6

20.4

16.3

25.2

光明乳业

162.9

18.3

4.1

30.4

中国奶业的国际化发展

2.1  中国乳品企业海外投资,亲睐新西兰和欧洲

当前,中国乳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呈现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国内乳品企业投资海外以及并购国外品牌的热情高涨。

2010年7月,光明乳业以3.8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新莱特(SynlaitMilk)51%股权,成为中国乳业首桩海外并购案,国内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开始进入频繁期。

2011年3月,澳优乳业出资1600万欧元收购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股份,从而控股这家有110余年历史的外资乳品企业。随后,澳优乳业全资收购荷兰海普诺凯全部股份,并将公司改名为澳优海普诺凯乳业集团。

2013年4月,伊利在新西兰投资建设年产4.7万吨的奶粉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11.03亿元。同时,伊利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和意大利斯嘉达实现战略合作。2014年2月25日,伊利集团宣布联手欧洲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同打造“背靠荷兰、面向欧洲”的研发实体,这成为中国乳业目前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

2013年11月,贝因美公告称,公司曾在2013年2月5日召开董事会,审议同意公司在爱尔兰设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6515万元),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

2014年1月,圣元法国工厂在布列塔尼地区卡莱市工业园区举行了奠基仪式,宣布其在法国的工厂正式破土施工。

2014年1月,光明乳业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玛纳森与西澳大利亚的知名乳品企业Mundella Foods签订了全资收购协议。Mundella Foods的主要产品为酸奶和奶酪。相关报道显示,光明目前正洽谈对以色列最大的食品生产商Tnuva的收购,这项交易可能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中国乳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企业并购发生地点主要是新西兰和欧洲。这是因为,新西兰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乳制品享誉全球,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目前世界上70%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来自新西兰,在全球乳业市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而欧洲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畜牧业历史悠久,奶业发达,奶源的安全性有着全球最高标准的严格控制。

中国乳品企业集体走出国门向国际进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国内对乳制品的旺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奶源基地建设受制于有限的自然条件,养殖环节基础薄弱,乳品企业面临食品安全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乳品企业本身也需要国际化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并希望充分利用国际上质优价廉的原料和生产基地,借此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以期实现更长久的发展。

可以说,中国乳品企业的国际化布局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国内奶源供需矛盾问题,保证了稳定和优质的奶源供应,而且也借助国际舞台展示了中国乳品企业的实力和形象,同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国外原料资源的优势将长期存在,在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推动下,海外投资布局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表2  全球前20强乳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

排名

公司

国家

是否进入中国

排名

公司

国家

是否进入中国

1

雀巢

瑞士

11

联合利华

荷兰/英国

2

达能

法国

12

明治乳业

日本

3

拉克塔里斯

法国

13

诺德胡马纳

德国

4

恒天然

新西兰

14

蒙牛

中国

5

菲仕兰

荷兰

15

索迪亚

法国

6

美国奶农

美国

16

保健然

法国

7

阿拉食品

丹麦

17

卡夫食品

美国

8

萨普托

加拿大

18

谬勒

德国

9

迪恩食品

美国

19

施雷伯食品

美国

10

伊利

中国

20

森勇

日本

2.2  国外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奶业

2.2.1  外资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乳品企业积极扩展和整合海外资源,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的同时,国外的企业也在觊觎着中国的资源,并纷纷进入中国(表2)。

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能、卡夫、帕玛拉特等外资进入中国,试水中国奶业。但2000年后,北京卡夫被三元收购,达能将其在中国的所有乳品加工厂让与光明,帕玛拉特的乳品企业分别租给中国企业,可以说,上述国外资本试水中国奶业以失败结束。与此同时,雀巢、雅培、多美滋、美赞臣等品牌势力与日俱增,但市场份额不温不火。国外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奶业是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下降和对国外品牌的需求上升,为新一轮外资进入中国奶业创造了机遇。截至目前,全球乳业20强企业中,仅有3家未进入中国市场,而排名第9位的美国迪恩食品也正在寻求与中国乳品企业的合作机会。

作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冯艳秋 王礞礞 聂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