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千村调查”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专家研发成果新闻发布会

22.04.2015  12:43

      4月21日下午, 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七期项目在人文学院同新楼国际报告厅召开项目研发成果新闻发布会。该新闻发布会由2014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专家组、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梦研究方向)共同举办。校党委副书记刘永章出席并致辞。发展规划处、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和人文学院、马研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陆绯云研究员主持。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CHINA DAILY、解放日报、文汇报、社会科学报、东方早报澎湃新闻网、每日经济新闻、新民晚报、上海老年报、上海证券报、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日报、上海教育新闻网、新闻晨报、新民周刊等三十余家媒体参加本次发布会。

      校党委副书记刘永章在致辞中对到会的媒体记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我校千村调查品牌情况。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从2008年开始启动,至今已成功开展七期,是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国家、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刘永章副书记充分肯定了2014千村调查的整体工作,指出在首席专家张雄教授的领导下,项目组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调研任务。

      随后,2014千村调查首席专家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发言,介绍国情调研成果研发情况。2014年上海财经大学第七届千村调查项目以“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现状调查”为主题,历时一年多,先后经过调研设计、试调研、实地调研、资料整理和研发阶段,采取定点调查和返乡调查结合的方法,从农村老人的基本状况、经济状况、亲情状况、养老模式、医疗状况以及组织保障六方面展开。本届“千村调查”组织了1069名学生、31位中青年教师,组成31支定点调研小组、669支学生返乡非定点调研组,赴全国农村进行大规模进村入户访问和问卷调查。在2014年暑假奔赴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的731个村庄,对农村养老问题及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全部实地调研周期历时两个月,涉及百余项社会学观察指标和数据采集预设,共收集到有效入户问卷10421 份,村级问卷537份,掌握了2014年当代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中值得重视的信息。

      张雄教授在新闻发布会指出本次千村调查对中国农村养老得出如下六大判断:(1)尽管农村老人现代生活观念趋强,但“与子女同住”仍然是老人心中的期盼。四成多农村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同住”。农村老人追求儿孙满堂,尽管子女远在他乡。68.4%的农村老人依靠子女经济支持,大多数农村儿女对老人孝道犹存。农村孤寡老人和重症老人特别需要关心和帮助。数据反映,中国农村老人近半数处于健康状态。近四成老人“身边无子女居家养老”,仍有一些老人处在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中。农村许多老人不是在居家养老,而是在隔代抚育。(2)生活水平提高后,农村老人医疗护理面临如何进一步改善 。1/3的农村老人需要护理,1/2的农村老人处在服药状态中。农村老人常见病特点:近四成患高血压,二成多患颈椎、腰椎病。农村老人体检意识普遍增强,看病就医的便利性有所改善。(3)农村社区管理是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已有巨大改善。农村正在出现“排浪式”消费,从耐用消费品阶段进入大众消费品阶段。现代化通讯工具在农村提前普及,留守老年人群成为最大的受益者。(4)54.6%的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作,土地是其主要生活来源。农村老人收入偏低主要缘于资产性收入获取机会偏少。农村老人缺乏现代理财意识。(5)农村空巢老人比例增加急需关注其家庭关系和心理状况。传统社会不同辈分的老人都在一个大而呼隆的大家庭中生活着,不同辈分的老人之间既不明晰护老助老的责任,又存在着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习俗。妯娌之间、叔伯之间、子孙之间没有明晰的老人助老人的责任关系,但家庭亲戚伦理道德的关爱关系是十分深厚的。据此次调研数据显示,此种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如今,儿女们与老人分散居住,农村老人不仅不能享受如此的天伦之乐,反而在年老体衰的状态下继续承担照顾整个大家庭的责任,给予整体上的牵挂、担忧及担当。预期的破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失落感,给老人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6)建设农村养老社会支持体系刻不容缓。农村老人社会支持有所改善,乡镇养老措施有所保障。农村养老机构形式单一,缺乏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国家及地方政府提出的养老政策,与农村老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张雄教授认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重点有三个向度:第一,作为中央政府在出台农村养老政策问题上,我们应该在哪些重大方面给予投入、政策性扶持和制度性调整。尤其是,在地方乡镇政府的制度养老方面,提出符合当下国情又具有一定的改善力的政策创新,国家如何在养老保险方面加速城乡并轨、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出台。第二,从养老模式创新的向度提出,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的能级水平、不同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的老人群体诉求,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综合考量的角度,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元养老模式,重在解决农村养老的制度优越性、公共产品的公平性和普惠性、老人体验的习惯性和丰富性等问题;第三,围绕当下农村老年存有的五大失衡问题给予对策性的解决方案:子女外出务工老人留守农村的情感失衡,亲情关系的空间失衡;老年人自身在身体关照和疾病治疗方面尚存在着服务产品与实际需求的失衡;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传统观念与现实生活变化所导致的失衡。农村老人往往缺乏自觉的心理调适,它需要外部的环境、氛围、有组织的活动来加以平衡和慰藉。

      最后,六位2014千村调查专家组成员刘长喜博士、张虎祥博士、张淼博士、王鲁峰博士、吴淑凤博士、苏熠慧博士分别就中国农村老人健康、经济、养老方式、家庭关系、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了研发成果报告。

      与会媒体就研发成果和专家组成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会后,首席专家张雄教授还接受了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专访。

    (供稿:刘长喜 供图:韩跃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