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心丈量中国

29.11.2016  16:04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每到毕业季,一曲《祖国不会忘记》唱出一批批上海交通大学学子的心声,一部纪录片《我的青春》记录了他们把青春融入祖国江河的奉献与坚守。    

从繁华街景到荒凉沙漠

从上海滩到戈壁滩,一路繁华变成了满眼荒凉,方圆几十公里不见人烟。3年前,第一次踏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基地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生、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0届本科生王岩发现,这里和自己曾经生活的城市“形成强烈的反差”,他也开始怀疑“这一步是不是走错了”。    

基层连队工作繁杂而重复,在一次次的训练、执勤、巡视检查中,深处沙漠深处的年轻人开始读懂国情。无畏荆棘丛生,无惧乡音难觅,年轻的国防生们逐渐“安定”了下来。    

最期待的是火箭升天的那一刻,那种自豪没法用言语来形容。”王岩说,国防生选择的路虽然和大家不一样,“但这一步,没有走错”。他们一起参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天宫一号的发射,见证了祖国航天梦的逐渐清晰。    

从初来乍到到守候相伴

知道西藏苦,但没有想到那么苦。”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2013级研究生张兴潮初到拉萨的第一个月,没洗过一次澡,更没洗过一次头。“尽管如此,这里也是家。”    

平日里,张兴潮与村委会同事一起走村访户,处理村里日常工作。当看到一些藏族村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西藏,他就主动把外边的世界讲给他们听;农忙时,他就变身为耕作的农民,和当地村民一起干活;他还会将高原种植技术与他们分享,希望能给西藏带来自己力所能及的改变。    

2008年刚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菜地,现在全是高楼了。能参与当地的发展,我是幸运的。”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2010届研究生杨杰和周晓光因“西部计划”结缘,毕业后选择再次来到西部工作,扎根西部。    

从形单影只到并肩作战

到西部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形单影只到并肩作战,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学子不断践行强国梦。    

上海交通大学云南支教团洱源支教点环境艰苦,教学条件有限,就连生活用水都要走很远的路担回来,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自行车。支教团的每一个成员平均每天要上四到五堂课,他们的到来不仅提高了当地语文、数学等主科的教学质量,还为山区的孩子们开齐了音乐、美术等课程,并筹建了图书室。    

在困难的磨炼下,支教团成员也成长得更快了。上海交通大学第十六届支教团志愿者刘燕说,从前身体不舒服,请假休息是常事,而现在整个学校的孩子等着你教,“不舒服也要硬撑着,不能让他们没有学上”。    

每年新生入学时,都会统一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钱学森图书馆;在毕业生踏出校园前的职业生涯导航教育,将重点引导毕业生赴中西部地区及关键行业就业……上海交通大学以“祖国强盛,我的责任”为主题的“励志讲坛”活动自2005年创办至今,已开展205期,学生参与超过10万人次。  

来源:《光明日报》 2016.11.29 第04版 要闻  

原文: 上海交通大学:我为祖国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