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中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论坛在上海交大召开

07.11.2014  21:55

  “文化创新是我们重要的使命。”今天(11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在“第十二届中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论坛”上发言表示,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要提出新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观念,参与和引领世界价值观取向。

  据杨金海秘书长介绍,“中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论坛”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自2002年创办至今已过了十二个年头,今年的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中俄文化现代化”。来自中俄两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将就两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青年、民族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纪念“十月革命”九十七周年。

   全球化=双刃剑

  杨金海秘书长表示,两国应该如何处理和整合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等都是今年论坛上会涉及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黄伟力教授提到:“(这些问题)不仅对中俄两国,对世界的现代化事业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哲学系主任高宣扬教授认为,全球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地忽视了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文化及其历史传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全球化的整个过程明显地具有渗透性、改革性和占有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矛盾性和悖论性。”他解释说,目前传统文化受到现代科技的“改造、渗透、变形”,“一方面让文化更容易让人接受,让更多人接受;另一方面破坏了以文字、语言为基础的民族文化。”他认为,这种“破坏”极有可能危及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因为“文化是创造的基石。

   俄学者:与中国情况相似

  中俄两国比邻而居,相互交往的历史有四百多年。高宣扬教授笑着说:“像我这辈,50年代的人受苏联文化影响很深。

  远道而来的圣彼得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彼得罗夫·维克多罗维齐在听过中国学者的介绍后表示,俄罗斯传统文化目前所遭受的冲击与中国的情况相似。对横跨欧亚两大大陆的俄罗斯而言,东西文化的碰撞尤为频繁。

  “经济全球化对俄罗斯传统文化打压很大,但另一方面全球化使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维克多罗维齐教授认为,现在中俄两国相互了解的机会越来越多,也得益于经济全球化,“我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俄国电影在中国上映、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中国表演、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在翻译俄国文学。”他说,在十年前的俄罗斯,只有中国问题的专家才懂中国,其他人一无所知。

  维克多罗维齐教授提到:“只有相互了解地越多,文化现代化的前景越大。”据他介绍,近年来两国不断加强文化领域、人力资源教育和文化信息推广的合作,使国家和民间交流越来越紧密。第四次来到上海的他对这里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每次来到上海都感觉来到了一个新的城市。这里不同于纽约那些欧美发达城市,上海不仅有高楼,也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4.11.07

原文: 中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论坛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