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依托中俄宽体客体项目,两国空天科技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图]

09.04.2017  20:50

目前这一联合培养硕士的研究课题主要依托中俄宽体客机项目。已得到俄罗斯联合航空集团(UAC)、中国商飞(COMAC)、俄罗斯联合发动机集团(UEC)和中国航发(AECC)4家单位的明确支持。 

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培养一代代英才,成为中俄两国空天科技名校共建的合作基石。8日,建校120多年来走出钱学森、范绪箕等杰出空天科学家的上海交通大学,与位于俄罗斯首都的莫斯科航空学院签约建立中俄联合研究院,双方将联合招收全日制“双硕士”,今年9月迎来第一批新生。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目前这一联合培养硕士的研究课题主要依托中俄宽体客机项目,已得到俄罗斯联合航空集团(UAC)、中国商飞(COMAC)、俄罗斯联合发动机集团(UEC)和中国航发(AECC)4家单位的明确支持。 

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程骄杰表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中俄宽体客机项目合作背景下,交大莫航中俄联合研究院联合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两国企业,将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校企深度融合以及国际化的新模式。 

不过,如果只是把国外课程照搬过来、定期组织学生互访交流,这样的培养方式看似“国际化”,却算不上真正的“联合培养”——因此,新的联合研究院双硕士项目完全不是这个“套路”。空天学院常务副院长敬忠良介绍,上海交大和莫航两校都不照搬对方课程,双方通过反复讨论,共同编制培养方案,实现中俄学生一起编班,同一课堂全英文授课,并且同期实习。 

莫斯科航空学院校长波戈相教授致辞。

按招生计划,中俄两国各约30名首届学生今秋将来到上海交大,开启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据了解,联合研究院将建立莫航导师、交大导师、企业导师的“三导师制度”,每位学生由三方导师协商给出研究课题。敬忠良表示,人才培养一定会紧密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并与行业紧密联系,让学生得到完整的工程研究训练,助推国家和国际空天事业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莫斯科航空学院成立于 1930 年,是世界著名的航空院校之一。学院建有约46个实验室和约15座航空试验设施。分别与法、意、德和乌克兰等国成立联合公司,并在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航天城附近的列宁斯克市设有分校。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4.08 

原文: 依托中俄宽体客体项目,两国空天科技名校联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