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大讲堂】中俄关系的历史脉络:从沙俄到普京

03.05.2016  11:42

4月28日晚,华东师范大学余伟民教授应邀做客“科学·人文大讲堂”,为我校学生做主题为“中俄关系的历史脉络:从沙俄到普京”的讲座。现场气氛高涨,同学们认真聆听。

余伟民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冷战与当代世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国际关系学会理事等。上海市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组组长、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编委。发表《世界当代史》、《历史教育展望》等多部著作。

讲座伊始,教授用“爱恨情仇”高度概括了中俄关系,并就中俄两国的历史脉络展开了对中俄关系的具体分析。教授指出,中俄关系具体可以分为三阶段展开。第一阶段,俄罗斯在不断被扩大领土的过程中与中国成为邻国,晚清时期开始不断侵占中国国土,这些战争纠葛被教授称为“中俄关系史上屈辱的一笔”,教授提醒我们“我们不应该遗忘,哪怕如今中俄关系很好”;第二阶段,中俄关系缓和,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助力支持,却依旧控制东北铁路线的俄罗斯,显示出既有支持中国的一面,又有损害中国利益的一面。第三阶段,中俄之间始终不平等的地位,让中俄关系不断恶化,以至最终兵戎相见。随着戈尔巴乔夫访华,中国对外开放,中俄关系才日趋正常化。

讲座最后,余伟民教授对于当今中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哪怕在今天关系非常好的情况下,也不会回到当年的关系。”他提出应该铭记历史,维护中国的利益,曾经的不平等与屈辱,都是后事之师。我们需要时刻警醒,不平等的历史始终存在于国家关系之中,这是我们研究当今中俄关系时仍需考虑的一点。

讲座结束后,余伟民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探讨了对于中俄关系的不同见解。

整个讲座过程中,余伟民教授不断列举史实,以严谨客观的讲解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中俄关系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其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同学们浸润在历史的浓墨中,获得了内在的提升。

(供稿:周懿玮(学)供图:李春桃(学)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6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