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多个曾发生抛物伤人损物事件的小区

08.05.2015  10:51

  图片说明:宝山区菊太路1198弄内,不少一楼的住户都遭遇过高空坠物的困扰,有住户为了安全起见,准备加装防护顶棚。

  高空抛物顽疾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近年来,上海不少小区也曾经发生过高空抛物伤人损物事件。现如今,这些被高空抛物劣习伤过痛过的小区,是否已经根除了这一顽疾?曾经安装探头对准居民楼阳台的小区是否就此无忧?

  昨日,记者走访闸北区会文路48号、徐汇区文定路81号等小区了解到,一些居民好了伤疤忘了疼,高空抛物现象依然时有发生。

  对于高空抛物的顽疾,专家建议,高空抛物是可以治理的,关键是我们要拿出决心,治理高空抛物顽疾要拿出治理“酒驾”的魄力来。

   [劣习依旧]

   会文路48号玻璃伤人后,扔小东西的还不少

  2011年6月的一天晚上,会文路48号小区的居民正在小区门口纳凉,突然,一块玻璃从夜空中砸过来,咔擦一声摔碎在纳凉的人群中。顿时,碎玻璃飞溅伤了两人——居民仇某伤了肩膀,保安朱师傅伤了小腿。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该小区走访时,找到了当时受伤的仇先生。他告诉记者,那件事最终不了了之,因为没有找到肇事者。他的医疗费经医保报销了一些。想起当时的情景,仇先生仍心有余悸:“还好那玻璃是砸在地上,要是坠落过程中砸在人头上,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从小区物业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自那以后,物业公司和街道办事处开始下力气整治高空抛物劣习。“我们在门卫室装了两个摄像头,对着居民们住的这栋房子。”不过,该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装了探头,但效果并不明显。“虽然没有再发生过抛玻璃等危险性物件的事,但是像纸巾、蛋壳、方便面纸碗等垃圾还是不时被抛下来。

  记者在门卫室看到,的确有两个监控探头对着居民楼的墙壁。记者了解到,这栋18层的建筑,人员成分比较复杂,一楼到七楼是某大酒店的,这家酒店又把房子分租给六七个人开饭店。八楼是镇海炼油厂的,九楼以上原是某公司的职工宿舍,后来职工们取得了产权,就成了业主。

  “这里的住户基本上是老人,他们有时扔一点东西下来,我们除了打扫,贴贴告示外,也没有别的办法。至于那些经营性的业主,高空抛物的事也时有发生。

   大运盛城高空抛物砸车的事也发生过

  大运盛城位于杨浦区黄兴路中山北二路路口。2009年曾有媒体报道该小区为了整治高空抛物劣习,把小区道路监控探头调到仰角,对准居民楼的阳台。一段时间以后,高空抛物顽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昨天中午,记者在该小区物业采访时,工作人员潘女士说:“那是吹牛的,高空抛物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依然有人丢垃圾、甩东西,高空抛物砸车的事也发生过。

  记者走访看到,该小区道路的摄像头都已经“低下了头”,并没有对准居民的窗口。潘女士说,楼层那么高,高空落体那么快,摄像头根本不可能拍下。他们物业的做法,也没有什么特殊:有问题就贴纸告知一下。锁定抛物者了,工作人员就上门告诫。

  问到该小区平均一个月会发生多少次高空抛物事件时,潘女士说,这个没法统计。“业主有投诉,我们都不敢登记,你一登记就要给人家反馈。没法处理的事,我们怎么反馈得了?

  至于摄像头在小区里能不能管住抛物的手?潘女士认为,如果装一些摄像头监视居民楼,可能会对高空抛物的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情状改善]

   徐汇锦汇苑“做工作”解决邻居丢垃圾

  此前有报道称,徐汇锦汇苑小区十多年来遭隔壁小区抛物一万多次。昨天下午,记者在这个小区采访时,物业经理陈女士说,这个问题在迎世博期间就已经解决了。近五年来,邻近小区高空抛物的事情没有再回潮。

  陈女士告诉记者,文定路85号小区比他们81号小区盖房子要早,因为81号锦汇苑是高层,对85号小区采光确有影响,85号小区的人为了泄愤,十多年来不断向他们小区抛掷生活垃圾。

  “每天10点到12点之间,那个小区的人买菜回家做饭,拣菜之后就把剩余的垃圾全部扔进我们小区。到了晚上光线暗的时候,那更是有恃无恐地扔。”陈女士回忆说,那段时间两个小区关系非常紧张。

  后来,在街道办和居委会的帮助下,锦汇苑在小区里安装了两只高清摄像头,对准隔壁小区,同时,居委会的人也到隔壁小区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一开始,隔壁小区有些居民并不理会,继续抛东西。我们发现后立即请居委会的人来查看录像。在锁定抛垃圾的人后,居委会就上门做工作。”陈女士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隔壁小区抛垃圾终于有所收敛。

  陈女士称,其实“做工作”更有用。“有一次,隔壁小区一个业主跑过来说,他妈妈家的电路发生故障了,而他们小区的物业公司又比较远,问我能不能帮一下忙。我连忙派电工师傅上门去帮他。那个业主很感动,说远亲不如近邻,此后主动替我们做工作。

   海丽花园保洁员扫地不需再戴安全帽

  十多年前,打浦路80弄海丽花园有位保洁阿姨在工作中,被一块高空抛下的肥皂砸中当场昏迷。由于该小区高空抛物现象严重,保洁员工作时不得不戴上安全帽。昨晚,该小区物业经理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感触颇多。

  张先生说,那之后,他们跟业委会认真沟通,决心治理小区高空抛物问题。“除了宣传,我们还购置监控摄像头进行监控。此后,小区高空抛物现象有所收敛。

  昨天下午,记者在该小区走访时,业主们告诉记者,现在小区里几乎没有听说过高空抛物的事。

  张先生说,对业主的教育需要持续不断。“前几天你们报道了杨浦区一个老人因高空抛物身亡的事件,我们的教育就及时跟进,在活动室跟业主们传达,让大家引以为戒。”张先生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小区里九成以上的业主基本上都能管住自己的手。但有小部分人,特别是租住户中一些人还是不大注意这个问题。

  他肯定地说,业主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至少现在保洁工干活时不需要再戴安全帽了。

   专家观点

   用治理“酒驾”魄力

   革除高空抛物陋习

  昨天,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空抛物还是可以治理的,关键是我们要拿出决心来。目前,我们整治高空抛物依然停留在宣传上,以文明不文明这个标准来衡量。“这个起点就不对,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法的标准来对待。如果说高空抛物行为就是违法行为,用法来规范,问题就迎刃而解。

  于海指出,在整治高空抛物这个顽疾时,我们首先要逮住“”的人,否则就没法执法。所以,在整治阶段,摄像头还是要的,它便于我们锁定高空抛物的人,至少会产生一种威慑作用。同时,发动居民“自治”,大家齐抓共管,把高空抛物行为置于整栋楼的目光之下,让居民有参与意识,从而产生自律意识。

  “这个问题不是没法治理,而是要看我们有没有决心治理。”于海建议,上海治理高空抛物顽疾要拿出治理“酒驾”的魄力来。“现在,上海酒驾基本杜绝,大家形成了自觉,还诞生了新的行业:代驾。如果真要下决心革除高空抛物陋习,就要拿出决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