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嘉:不张扬的理想主义

08.05.2015  11:16

严嘉,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首位内部提升的中国全球合伙人、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旅美中国法律协会理事和美国法与经济协会会员、美国耶鲁大学法学硕士、曾任职于华尔街顶级律所……然而,所有这些光环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深刻的烙印:复旦人。

沉稳、温润,这是初见严嘉时的感受。相较“狮城舌战”那个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少年,此刻眼前温和招呼我们落座的严嘉,更平添了一份阅历过后的稳重与淡然。在采访中,严嘉为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在大学的生活,有争分夺秒的刻苦学习,有狮城舌战的惊心动魄,也有和同学们共做社团活动的欢声笑语……谈话间,他仿佛把我们拉回到了20年前的复旦校园,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彼此陪伴,共同为自己的志趣和理想而奋斗。

典型的好学生

“我是一个比较正统的大学生”

1989年,毕业于如东县中学的严嘉,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法律系。然而在进校伊始,他就遇到了一个难题。虽然高考是县英语第一考进来的,但由于当时英语高考不包括听力,导致他在进校的英语分班听力考试中几乎拿了零分。也正是这个经历,令严嘉在之后的学习中尤为重视英语的综合能力学习。他提到当前作为合伙人的自己,在律所中国招聘时的三个入门基准:GPA达到专业前五名、英语能力好和有从事律师工作的意愿。

从复旦到香港城大到耶鲁,他的读书路径一直顺畅。严嘉在交谈中反复提到他是一个正统的大学生:努力读书是他大学时代最主要的工作。他也一直践行在某一类复旦法律系学生典型的轨迹中:做了十年的法律系学生,从事了十多年和跨境法律服务相关的工作。一路以来,经历三所名校,取得四个法律学位,这些都和他一直以来的苦读是分不开的。

生活在复旦的圈子里

“各种各样的活动,形成复旦人的圈子;只有真正生活在这个圈子中,才形成真正的身份认同,有很多共同的志趣,有很多共同的生活方式。”

谈到自己的家人,严嘉笑称为“复旦一家人”,太太也毕业于复旦而孩子也是从复旦小学一路读来。周边交往乃至工作的伙伴,也多是有复旦背景的朋友。而这一切在严嘉看来,就是学生活动所给予的宝贵人生财富。由于高中做过学生会主席,严嘉刚刚进入大学就被指定为班级的团支书,正是这段团支书的经历,使他有了很强的责任感。此后他开始担任法律系学生会主席、法学社社长,主办过大型的讲座、法律咨询服务、模拟法庭、跨校的联合法治论文评比等活动,其领导的系学生会和法学社在当年的复旦评比中都得到了第一名。回忆当年研究生时期参与复旦21世纪学会,一个由当时各学科的青年教师主办的交流平台,严嘉感慨这种提供给各个专业的学生聚在一起聊天的机会,让不同的思维方式所碰撞出的火花,对他们有很多相当有意义的收获,并且彼此间在很多年后也会有深刻的印象。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严嘉一直在说,搞学生活动,一般意义上可以锻炼你的能力,对人生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复旦的校园里提供给学生很多样化的资源,而在课程外有限的空余时间内合理高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是一个自我锻炼和提高的过程,也会因此交到各种各样的朋友。但是这种朋友不同于简单的酒肉朋友,是有共同志趣,一起为某个理想共同努力的朋友,这些朋友对人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生活在复旦,要好好地珍惜复旦,体味复旦。当年在学校,严嘉也正是与他的朋友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模拟法庭到义务法律咨询,再到著名的国际大专辩论赛,这些经历不仅构成了严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更为他因此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所构成的“复旦人的圈子”,伴随着他一生。无论在上海,在香港,在纽约,他都时刻感受到生活在复旦人的圈子里面。“只有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才叫做圈子,不是偶尔在一起喝一杯咖啡,而是有共同的志趣,共同的生活方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社会的变化很大,没有必要一开始为自己设定框架,未来有很大不确定性,无论就业或创业,方向是会随成长不断改变。”

谈到大学时代的人生规划,严嘉却淡然地表示自己在大学阶段并没有对自身发展做出很明确的规划。在求学期间,他所做的就是努力读书,从本科凭借优异的成绩拿到全年级仅有的两个保研名额之一,到耶鲁法学硕士的深造,这些在外人眼中光鲜的履历却并不是他所谓的规划。

在香港读博士期间,严嘉所做的国际金融法方向关于东亚超国界货币法律研究。做出这个方向的选择是因为在赴港前偶然在文汇报上阅读到一篇讲浦东要做离岸金融的报道,他认为这个很有发展前景,于是到香港就着手做这个当年内地尚未萌芽的研究。博士论文做出后,他却越发感到这个研究像是“屠龙之技”,即便研究出了路径方法却难以施展。事实也显示了在1997-1998年,国内关于离岸账户出了两个规定,但随后这一主题在法律层面就淡出大众视野,直到最近自贸区的推出时隔十几年才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但回顾这段求学历程,严嘉表示尽管他现在所从事的律师工作与攻读博士时所研究的方向已相距甚远,但在当时研究中所锻炼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习新知的习惯能力,对他之后的职业生涯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他认为,“社会的变化很大,没有必要一开始为自己设定框架,未来有很大不确定性,无论就业或创业,方向是会随成长不断改变。”

在严嘉眼中,本科期间能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能坚持为之奋斗是很好;可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大学生而言,不能明确也没什么大不了。然而虽然没有必要一开始为自己设定框架,但是有一样在他看来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打好基础,包括专业知识、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等等。严嘉认为,虽然未来是不可预见的,但是只有打好了基础,才有资格和能力来选择自己发展的路。就如严嘉自己的经历一样,正是因为不断打实自己的基础,他才会不断登上更高的台阶。

因此,作为年轻人,更为重要的是打造好自己的基础,脚踏实地地做好当下的本职工作,做一名学生就应该把书读好,多交些朋友,keep your heart open。这样,当你走向社会,在求职时才会让用人方知道你是聪明并且勤奋的,在创业时才会正确选择你所做的是你有激情并且有比较优势的,如此才有资本去选择自己未来的路。

“心安理得是一种幸福”,这是严嘉在很多场合都说过的一句话。如今的严嘉是一个成功人士,自信、沉稳而踏实,而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复旦的生活留给他的烙印。复旦的烙印是什么?我们常讲“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在严嘉看来这个说法是复旦精神的文艺表述,但是复旦精神并不是无用的,恰恰相反,复旦还是相当实用理性的。复旦人相信存在的是合理的,在讲理想主义的时候不过分张扬,而是自信和踏实走好每一步,但也绝不忘记合理的是存在的。这正是复旦的烙印。而这些也正是严嘉:一个优秀的复旦人所展现给我们的品质。

无论是还身处校园孜孜求学的,或是已出入职场叱咤风云的,亦或是漂洋过海不断进取的复旦人们,可能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任思绪回到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懒洋洋地躺在光草上晒太阳,或者在燕园的石凳上静静地读一本书,忘却浮躁,忘记烦恼。因为一个复旦人,骨子里流淌着的是自由的血液;因为一个复旦人,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