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与城市化“两张皮” “潮汐式拥堵”盼产城融合解药

05.04.2016  11:51


  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最大的科技产业园,也可能是上海最堵的科技产业园。每天上下班高峰,龙东大道上,进出张江的车流排起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在这上班的人似乎习惯了这种拥堵,每次与人约时间,都会在电话里提醒:“上午10时以后来吧,路上空一点。

  都说张江男、张江女最愁姻缘,但其实交通才是“老大难”。

  产业区交通之痛

  前天一早,老徐就从家里出发。一路开车经杨浦大桥,走罗山路内环高架,顺利抵达龙东大道立交,再转个弯,张江园区就在面前。不过,老徐知道,这个弯不太好转。

  罗山路高架龙东大道出口一直到科苑路,只有短短数百米路程,却被张江人称为“超级停车场”。每天早上,成千上万的车辆要从这里进入张江园区,傍晚这些车辆又要从同一条路出园。高峰时,在这条路上等上二三十分钟,是家常便饭的事。看得见、开不到,这就是现状。

  老徐早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果不其然,车子刚刚转上龙东大道,就汇入一片车海。前面的车辆逐渐放慢速度,直至彻底“歇下”。拉上手刹,打开收音机,任凭音乐慢慢流淌。在上海,像老徐这样忍受着产业区交通之痛的人何止千万。进出漕河泾园区的漕宝路、顾戴路,进出金桥的杨高路,进出外高桥的翔殷路隧道,都是上海滩出了名的“堵点”。每天早晚高峰,潮汐式车流,让这些地区的交通干道不堪重负。

  配套跟不上扩张

  是什么造成了产业区的“潮汐式拥堵”?配套路网建设跟不上园区扩张是首要原因。

  张江园区,20年前还是一片阡陌纵横的农田。而目前,园区累计进驻企业3000余家,注册企业逾万家,已集聚一批重大科学装置,从业人员接近32万。园区规模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预期,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却需要循序渐进。

  说到根子上,产业化与城市化“两张皮”,使得园区的从业人员不得不来回奔波,这是主要原因。过去,除了地铁站,偌大的张江园区内几乎找不到像样的商业设施。“工作在张江,生活在别处”,每晚下班之后,整个园区空荡荡的,白天的繁华和热闹被人遗忘。

  河马动画创始人徐克来沪十几年了,至今仍是一口京片子:“中关村要挖我回去,说你一个北京人待这儿算怎么回事?我说,不去!我对张江特有感情。”他特别希望张江能变得更好,像硅谷那样,多一些“车库咖啡店”,能多一些生活的感觉。“更重要的是,那里有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有说不完的创业故事,有随时都会点爆的创业灵感。

  什么是创业环境?有人看租金高低,有人问政策多少,也有人在乎服务好坏……事实上,对寻梦的人来说,他们还在乎周边生活是不是便利,创业文化氛围够不够浓厚。

  产城能否真正融合

  离生活更近一点,是破解上海产业区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只有实现产城融合,让人不仅在这里工作,还在这里生活,潮汐的浪头才会减弱。

  围绕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张江绘出蓝图,就是要建一座城,一座真正的科技城。事实上,2011年以来,一批产城融合项目已经上马。4万平方米诺贝尔湖公园改造、5万平方米曙光绿地、张江体育休闲中心改建项目均已完工,康桥1万平方米健康中心项目,2号线金科路站周边42万平方米的长泰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如今渐渐成为当地的娱乐休闲中心。未来两三年,张江还有望迎来大批品牌入住,商业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周边唐镇、川沙等地的居民也将因此受益。

  张江不仅要有大型购物中心,也要有年轻创业者喜欢的生活小区,原来的“生活沙漠”正变得越来越绿。新建的第三代人才公寓“天之骄子”,已吸引大批人才入住。作为新兴的综合商业体,在业态组合上,园方首先将餐饮作为生活配套的主力业态,再配合休闲、零售、培训等服务,入住公寓的人才不出远门就能聚餐会友,也能打球、游泳,参加各类培训,“人才社区”的概念呼之欲出。

  老徐也在考虑把家搬到张江,“眼见着这里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了,有点动心,主要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但又担心“住在这里真的方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