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我校专家、干部解读两会热点话题
日前,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全国政协、人大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两会上有关改革发展的重要决定将对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新闻中心特邀我校专家、干部对两会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解读,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改革发展共识,抓住机遇,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大文教授:
学习国务院工作报告 明确法治教育的任务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国务院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对于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必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之中。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以广大公民高度自觉性为基础,要求人们对现行法律持尊重、信赖并积极认同的态度。它直接决定人们的法律态度,也制约着人们的法律行为。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要在总结30年来普法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进一步研究法治教育的地位和目标,明确法治教育改革方向。要着重阐明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领导的关系,以及法律权威、法律信仰、法治意识和人民权益的关系。高校法治教育要努力完善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法治意识”为核心,以“相关权利与义务”为重点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体系。要着重在涉法问题上,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宪法法律尊严的责任感,增强他们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同时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正确处理在政治权利与自由、受教育权、财产权和人身权等方面的法律难题,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环境与建筑学院博导、副院长,上海市人大代表黄晨教授:
上海加大力度推进雾霾治理
上海地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其潮湿程度比其它地区来得大,在城市上空空气被污染的情况下,加之潮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大等原因,上海地区就比较容易出现雾霾的气象现象。应该说引起雾霾气候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了许多行业,也涉及国家的工业布局、道路规划等。
近十多年来,上海市环保局对整治污染做了很多工作。2015年上海市环保局完成了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共设8个专项领域,其中大气环境保护专项重点在燃烧治理、工业污染治理、交通、建设、社会源五个方面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目前长三角已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在2014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后,上海市人大在2014年7月通过了《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迄今为止,上海已制定了一系列控制大气污染的相关法规。
大气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开始做起,从身边做起。相信我们的政府,想干的事一定能做好, 相信我们自己,从我们身边做起,减少使用塑料袋,节约用纸,让打印纸重复使用,节约用水,……,让我们的行为更环保,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
管理学院博导、书记雷良海教授:
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的思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5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财政赤字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增至2.3%。这凸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复杂的财政经济形势。
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对财政政策中相机抉择因素的积极运用。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正是财政政策所承担的逆周期调节的责任。
在经济减速过程中,受经济基本面影响,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速会下降。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长8.6%,比2012、2013年分别回落了4.3个和1.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财政又要承担逆周期调节的责任,需要扩大支出。这就必然要求赤字规模和债务规模的适度扩大,这也是应对经济下行风险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财政赤字扩大是否会带来财政风险呢?国际上通常用两个指标来评价一国财政风险:一个是赤字率,即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另一个是国债负担率,即当年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从5日提交的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为111908.35亿元。这一规模占GDP的比重不足20%。因此,虽然中央和地方赤字规模均比去年有所扩大,但我国财政赤字率和国债负担率仍处在安全区之内。
当然,考虑到我国20余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即将出现的偿债高峰期,也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在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同时,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通过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
党委组织部部长李妍:
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常态,全、严不放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空前。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性。我们应当按照党建新常态的要求,从严做好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党建的全面工作,做到全、严不放松。
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是拧紧思想“总开关”。思想建党的根本是党员、干部对信仰的忠诚,对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形成的共产党人精神的坚定追求。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紧紧把握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从严治党重在从严治吏,完善组织建设。要使党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坚强的领导核心,完善的组织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中我们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从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确保师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从严治党要改进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赢得了方方面面点赞。在高校中每个党员、干部教师都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踏实为学,在努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从严治党要依法执政,加强制度建设,依靠制度增强行为“硬约束”。《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干部任用条例》是党的制度建设最新丰硕成果,是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党内法规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要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新闻中心王丹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