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延迟退休须稳慎 就业歧视要消除

22.03.2017  14:25

  全国两会闭幕不久,热门的民生话题依然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聊资,延迟退休什么时候开始?二孩政策落实有哪些制度扶持?个税制度怎么改……一起来看看两会代表委员们对这些民生问题都有哪些期许。

   退休:延迟退休政策实施更稳慎

  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回答了关于延迟退休政策何时出台的提问。尹蔚民称,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继续深入研究,适时推出延迟退休政策。

  多位专家表示,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不仅需要充分征求公众意见,还与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程度、劳动力供求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多种因素、多方面诉求都需要通盘考虑。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81年为67.88岁,2015年达76.34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当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明显延长。同时,由于受教育时间延长,很多人首次参加工作年龄明显延后,因此退休年龄可适当延迟。

  “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德国等都将延迟退休作为一项重要措施。

  此外,劳动力供求状况是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的关键因素。人社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2011年达到峰值9.25亿人,2011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逐步下降,到2015年为9.11亿,还在持续下降。预计到2030年以后,平均以每年760万人的速度减少。

  不过,当前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压力凸显,不少人担忧延迟退休政策会大量挤占现有就业岗位。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表示,如果延迟退休2021年从女职工开始实施,据测算,影响的就业岗位数当年为77万个左右,2037年为171万个左右,2050年末为175万个左右。在这一长期的过程中,我国人口结构会有很大的改变,延迟退休对我国就业冲击有限,不必过分担心。

  同时,尹蔚民也表示,就业压力非常大,特别是这几年,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分流安置的压力也非常大。所以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时,就更加稳慎。

   就业:进一步消除就业歧视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授孙晓梅在两会期间建议,进一步消除就业歧视,维护妇女合法劳动权,“企业要正确对待育龄期女性”。

  孙晓梅说,据全国妇联调查,当前基于生育的就业性别歧视仍普遍存在。49.1%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关注应聘者的性别和婚育状况;54.7%以上的妇女在求职面试中被问及与结婚、生育有关的问题。

  调查显示,不少女性认为,生育使得自身的职业发展机会减少、个人收入降低;67.7%的被调查妇女认为生育减少了自己的培训或晋升机会;47.4%的被调查妇女认为生育使得自己的工作岗位变差,部分妇女不得不因生育中断工作。

  此外,高达64.4%的妇女认为生育减少了个人收入,44%的妇女产假工资不到产前收入的一半,另有12.5%的妇女由于各种原因在生孩子前辞职或被辞退,不但没有机会休产假,更没有机会获得产假工资。“这些状况导致很多想继续就业的女性不得不放弃生育或推迟生育时间,特别是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妇女,婚后多年不敢要孩子,生育二孩更是无从谈起。”孙晓梅说。

  孙晓梅呼吁,维护妇女合法劳动权应消除就业歧视。

  孙晓梅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将《反就业歧视法》纳入立法规划,将反对就业性别歧视单独列出,并对就业性别歧视定义、罚则、法律救济途径做出具体规定。明确就业性别歧视的类别、评定标准与处罚标准。

  此外,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对歧视女性就业单位的检查和教育工作。各级工会组织也应加强对各行业、各单位女职工维权的指导和帮助。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作为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最后关口,可充分发挥仲裁和审判的作用,妥善调处涉及女职工权益的案件,为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创造有利条件。

  孙晓梅特别指出,企业要正确对待育龄期女性。“对处于生育期的女性要多给予人文关怀,为她们提供生活便利,让她们能在兼顾身体的同时,不脱离与工作相关的职业”。

  孙晓梅称,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还可推行二胎母亲弹性工作制度,保障职业女性在生育二孩之后,能更好地兼顾工作与育儿,不因生育中断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医保:就医结算可全国漫游

  权威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有2亿多流动人口,其中有大量流动老人、慢性病患者,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着迫切需求。

  正是回应民众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行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海清认为,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至少可以为医保患者带来两个好处:一是让患者免受“两头跑”之苦。以前,患者异地就医需要凭发票、诊断证明、用药情况等单据拿回单位所在地报销,程序繁琐,现在这些麻烦都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二是缓解患者资金紧缺之苦。尤其对贫困患者来说,当急需大笔资金做手术时,很可能一时半会儿筹不到那么多钱,耽误治疗。实行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后,患者不用先垫资后报销,短期经济压力小了很多。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有30个省份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持卡结算。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2016年底已上线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已有15个省份接入该系统开始试点。“希望还没有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的省份加紧建立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更多省份系统加快与国家系统对接的步伐,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周海清代表说。

   假期:进一步落实带薪年休假

  全国人大代表、宣城市委书记韩军在两会期间提出建议:各地应出台政策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以适应大众旅游时代各方面的发展。

  “现在大家加班加点都是很正常的吧?带薪休假说了半天,加班加点还是常态。”韩军称,国家提出鼓励但是目前并没有具体措施,企业为了利益要求加班,实际上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公众健康放在第二位。“大众休闲时代到来了,旅游主体不释放出来,面对大众旅游时代,大家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转型、现代服务业的壮大都很难实现。”韩军建议,应进一步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与其相关的政策规定要具体化,各地各部门要落实到位,企业、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和发放福利,这些支持可以作为成本,纳入企业的税前扣除。

   完善探亲假规定让员工“常回家看看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文投集团总经理助理、工会主席杨劲松建议对探亲假次数、适用人群及落实进行修订,让“常回家看看”变得可行。

  杨劲松介绍,中国的探亲假制度执行至今已36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所有制多元化、产业分布、年度国家节假日增多等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规定不再适应现在的实际状况,国内关于对探亲假规定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呼声愈发强烈。

  杨劲松在调研中得悉,大家对《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中的第二、第三条意见较为集中,即第二条规定“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第三条规定“职工探亲假期: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杨劲松称,“探亲假”只属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对于除此之外领域的人员有失公允。且探亲假假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安排上不尽合理,现在国家法定节日较多,原先规定的探亲假可以考虑进行适度调整。对已婚子女每四年才能请一次探亲假,缺乏人文关怀。

  此外,杨劲松认为,目前,父母与子女分居两地是常态化存在的现象。2012年国家修订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现行的探亲假规定难以满足。因此,对探亲假规定进行修正是显然必要的。

  杨劲松建议,扩大探亲假至所有企业及单位,增加已婚职工的探亲假次数,将每4年探亲假拆分为每年1次、每次假期进行适度缩短,这样才可能使得“常回家看看”变得可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才能落到实处。

   个税:个税改革应为职工收入提速

  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多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委员呼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个人税收体系,为职工收入提速。

  他们建议,除了“普惠式”提高个税免征额外,对于一线职工,特别是从事特殊工种行业的工人,在个税改革上应适当倾斜,增加职工实际收入,让他们更有“获得感”。

  “对于一线工人的‘特殊’收入,比如加班费,是否可以列入免征的范围呢?”农民工代表、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员工叶国先说。

  “职工家庭首套自用住房的分期贷款利息、无房职工家庭的租房成本、职工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学费等,都应当作为税前扣除项目,先扣除再计税。”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代表也呼吁,个税改革要多考虑职工生活实际,合理增加税前扣除项目。

  代表委员们还建议,尽快实施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目前,我国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在一些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委员看来,实行分类征收,最大的感受是“把工薪阶层管住了”,“因为工薪阶层的收入来源单一,可能就只有工资收入。而高收入者的收入构成非常复杂,分类征收反而不能把全部收入统一到一起缴税。

  代表委员们表示,个税改革要更多考虑职工的生活实际,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何达平代表说,在千方百计增加老百姓收入的同时,应通过个税改革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征收方式可继续完善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公开了本次的多份议案,在她平时谈论过的“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政府部门应该停止财政补贴刺激消费”等话题都进入了她的议案。

  其中在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建议中,董明珠表示,我国自1980年决定征收个人所得税以来,历年来对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和计税起点经历了多次调整,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首先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偏低,目前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为3500元。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3500元的收入在很多城市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另外考虑到通货膨胀,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受到抑制。

  3500元的起征点一方面不利于扩大内需、鼓励居民消费等调结构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另外,董明珠认为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没有考虑其所供养的家庭无收入人员。事实上,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现阶段的工薪阶层基本上都有家庭无收入人员需要供养,年轻的工薪层需要供养子女,年龄稍大的工薪层需要供养老人。尽管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下,起征点的设置考虑了人均负担率,但由于劳动者赡养的人口数不同,收入相同的人家庭经济负担轻重不同,如果以个人为单位征收个税,对家庭人员多、从业人员少的显然是不公正的。因此她建议根据近年来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情况,调高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至5000元;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另外她认为我国应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税方式,最大限度地体现税负公平。

   创业:加大对实业型创业项目的支持

  今年两会上,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带来了《优化政企资源配置助力青创众创发展》的提案。在这份提案中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青年群体的创业成功率,推动创新创业向社会更深领域的渗透,真正实现遍地开花的新局面,“建议优化创业资源配置,强化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创业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扶持优质创业项目的成长和凸显。

  从政府和企业的层面,他建议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协作,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优势,以及企业的各项优势资源,共同搭建创业发展平台。张近东表示:“可以通过政企合作,低成本地为更多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包括云计算、大数据、财务和法务等方面的基础公共服务。

   技能:当务之急是打造更多“大国工匠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指出,要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

  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言时,李守镇说,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他表示,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以2015年为例,中国单位劳动产出7318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18487美元,而美国是98990美元。

  “简单地说,1个美国人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我们13个人创造的财富,这也是我国工业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守镇提出一个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靠什么赢得主动、成就梦想?

  今年2月《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李守镇认为,这是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

  他说,应不折不扣地将《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尽快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此外,李守镇也建言,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并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