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囊肿闯大祸险丢性命 附属九院专家齐协力转危为安[图]

14.12.2017  15:16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右下颌骨巨大牙源性角化囊肿继发严重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经过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将近1个月的精心救治及护理,该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感染得以完全控制,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男性,37岁,3个月前出现右下后牙区疼痛,辗转就诊多家医院多个科室,经抗感染等治疗后颌面、颈部肿痛反而加剧,张口受限进一步加重,进食、呼吸日渐困难,危及生命,最后慕名求诊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陈平教授。张主任接诊后判断该患者可能为颌骨囊性病变引发的颌面、颈部多间隙厌氧菌感染,病情极其危重,立即指示入院,收治周晌辉副主任医师医疗小组,展开对该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并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协作应急预案,组织颌骨肿瘤MDT团队(团队医师来自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口腔外科、胸外科、麻醉科、放射科、病理科等)讨论并制定综合序列救治方案。 

患者入院后,在手术室、病区护理部同事通力协作下,手术医生先后为其在局麻下实施了颌下、颈部两次切开排脓手术,并予以大剂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呼吸窘迫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待气道阻塞的问题解决后,进一步拍摄颌面颈部CT发现,患者颌面、颈部、锁骨上窝感染仍然非常严重。此刻,MDT团队骨干针对该患者病情再次进行讨论及充分评估,认识到——倘若脓液进一步向纵隔、胸腔扩散,将会出现化脓性纵隔炎、化脓性心包炎、脓胸等难治性感染,届时患者死亡率将会大大增加。控制感染刻不容缓!于是,麻醉医师在克服困难气道插管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组医师将颌下、颈部原有切口进一步延长、扩大,彻底将患者口底、翼颌、咬肌、颈深部、锁骨上、锁骨下等多个间隙脓腔一一打通,反复冲洗,放置有效引流,手术顺利后返监护室。又经过两周的伤口换药、全身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终于得到明确控制,患者转危为安,张口度经过功能训练也得到改善。 

尽管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感染源——右侧下颌骨的囊性病变尚待处理。治疗小组反复讨论,研究进一步治疗计划,决定对原发病灶来一次大清理,对右下颌骨囊性病变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他们又为患者安排了第二次全麻手术——口内入路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引流术,在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下颌骨及牙列完整的前提下,彻底切断了感染来源;并且于术中送冰冻快速病理检查,确诊该颌骨囊性病变为“牙源性角化囊肿”。在囊腔内脓液得以充分引流后,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之后逐步关闭颈部、颌下区创面,救治工作宣布胜利结束,患者恢复了正常生活。该方案使患者保留了下颌骨的连续性,维持了正常的咬合关系,恢复了正常的美观和功能。接下来,只要按照“大型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引流”的治疗模式进行常规处理,再经过一年左右时间,该疾病就可以完全治愈。为感谢附属九院MDT救治团队救命之恩,患者及家属特地送来锦旗和鲜花。  

附属九院每年收治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其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救治严重感染患者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