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丝路学·青年论坛”召开 丝路所为上外青年教师学术成长助力

07.01.2019  11:32

2018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新丝路学刊》编辑部携手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及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等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丝路学·青年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冯庆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负责人罗林、清华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分别致辞。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主持论坛。

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东方语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英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文学研究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与丝路战略研究所等院系的青年学者与专家60余人参加了论坛,其中我校青年学者及专家30余人。

冯庆华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不断传承和彰显外国语言文学的传统学科特色,依托政治学等交叉学科的增长点,将语言文化研究与国别区域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全球治理研究有机结合,探索专业特色型、多语复合型、战略拔尖型三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本次论坛特邀来自国内顶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5位专家进行引导性发言,并为来自多语种、跨学科的青年学者们指导点拨,不仅有助于深化青年学者在“一带一路”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更为助推“多语种+”的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搭建了有益的平台。

罗林指出,研究“一带一路”正逢其时,切合了时代发展的外延和内涵。只有深入了解各国的实际国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实施。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现已主办了3届“丝路学·青年论坛”、2届“丝路学·国际论坛”及30余期“丝路茶坊”,创办了《新丝路学刊》(季刊)和丝路学大数据空间,出版了10卷本“丝路学研究·国别和区域丛书”,开创了“丝路笃行”、“丝路课堂”等系列学术品牌,并连续进入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在“一带一路”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成效初显,在《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报告》(2016和2018年度)均排名前列,并于近期入选了“CTTI来源智库名录”,为建设“一带一路”研究的高校智库奠定了扎实基础。

李希光认为,中国话语体系其实就是中国在世界的坐标体系,做国别研究也是掌握正确认识中国的方法。丝绸之路虽然是地理上的坐标,但丝绸之路上最值得研究的是沿线的国家和人民。如何在“一带一路”研究中提升我国的话语权,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未来需要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侯宇翔、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闵捷、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葡萄牙语专业傅菡钰、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张宁先后作专题发言,解读了全球化时代“一带一路”上诸多国家是如何适应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变革,破除西方国家对于东方国家的偏见,相互之间合作发展,并阐述了跨境交往对于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晏可佳作点评,认为研究宗教问题在推动国别研究的发展上大有裨益,并希望吸取他国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推动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建设。

分论坛分别以“一带一路”与拉美研究、“一带一路”与国别区域研究、“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为主题展开。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海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主持分论坛。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范丽珠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系主任于漫作分论坛汇报,清华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作学术总结,马丽蓉所长作致谢辞,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方晓主持闭幕式。

丝路学是关于丝路沿线国别区域问题研究的一门跨学科的百年显学。“丝路学·青年论坛”是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于2016年发起的全国丝路研究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定位是促进“丝路学术共同体”的沟通与交流,旨在拓展拥有知识、拥有能力、拥有情怀的青年学者的学术视野,提高青年学者在国别区域、“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等领域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有效沟通。清华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开幕式致辞中,回溯了从他作为联合国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迄今三十年来实地探访、考察丝绸之路核心地带的学术积累,对青年学者提出了衷心寄语。

本届青年论坛的优秀论文将由《新丝路学刊》(季刊)刊发。该刊致力于打造中国丝路学研究阵地,坚持政策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既对“一带一路”和沿线国家与地区“战略对接”实践中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展开动态研究,并发掘和利用西域学、敦煌学、吐鲁番学及郑和学等最新静态研究成果来深化动态研究,以及对国际体系转型、国际关系变革、全球治理等丝路学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

自2016年首届“丝路学·青年论坛”召开,至2018年已举办三届。丝路战略研究所与我校东方语学院、西方语系、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等单位相互协同,创新青年论坛举办模式,在扎实提升会议论文集编撰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名校名家引领性发言及点评”等方式发掘我校青年教师的研究潜力。三届“丝路学·青年论坛”已吸引我校各院系青年教师共计49人次携文参会(附件一、二、三)。

在此基础上,丝路战略研究所以“丝路学·青年论坛”为平台,以著作出版、论文发表为抓手,不断助力我校青年教师学术成长。

一、第一批“丝路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丛书”(10卷)于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其中9本为我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专著。其中,杨阳《中东非阿拉伯国家智库研究》、张瑾《“一带一路”投资保护的国际法研究》、周楠《中国对拉美石油的投资研究》、闵捷《以色列公共外交与软实力建设》、忻华《欧洲智库对欧盟中东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华瑀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法概论》、刘慧《丝路文明对话:刘智对贾米思想的诠释》、赵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严丹《英美学者对中国外交研究的信息源分析》等。该丛书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优秀科研成果奖。

二、《新丝路学刊》(季刊)自2017年6月创刊起,至今已出版6期,在保持著名学者与青年学者“7:3”论文比例的前提下,共转化我校青年教师11篇论文 。其中,张榕《英国殖民时期马来亚法制的近代化研究》2018年第4期、马骏《坦桑尼亚新型华人社会的社会互动:以“TS”社区为例》2018年第4期、张宁《清代云南跨境贸易管理研究:基于麦克劳德的考察报告》2018年第4期、周杰《智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法律对中国的启示》2018年第3期、王群《希腊外国移民生存现状分析——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2018年第1期、杨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以色列智库研究》2018年第1期、冯超《越南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舆情分析》2018年第1期、朱蒙《国家安全视域下的泰南穆斯林双语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赵阳《欧洲穆斯林难民政策研究——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例》2018年第1期、周楠《委内瑞拉查韦斯主义的兴起及其现实影响》2017年第2期、闵捷《“一带一路” 与中国巴基斯坦人文交流》2017年第1期等。

2018年7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成立大会选举表决通过:上海外国语大学为理事单位、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教授为理事。丝路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共商共建“上外丝路学”,为我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尽绵薄之力。   

  链接: 

一、 人民网对第一届“丝路学·青年论坛”的报道

二、 中国社会科学网对第二届“丝路学•青年论坛”的报道  

三、 中国社会科学网对第三届“丝路学·青年论坛”的报道

第一届“丝路学·青年论坛”校内青年教师参会名单及发言题目.pdf
第二届“丝路学·青年论坛”校内青年教师参会名单及发言题目.pdf
第三届“丝路学·青年论坛”校内青年教师参会名单及发言题目.pdf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