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丝路学”助力“双一流”建设:第四届“丝路学·青年论坛”在上外举行

07.01.2020  16:51

2019年12月14日,上海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第四届“丝路学·青年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闭幕。本次论坛由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携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及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西方语系、孔子学院工作处等共同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敦煌研究院、西北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科学院、黑河学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多位资深专家与校内外青年学者近70名与会嘉宾在上外70年校庆之际齐聚虹口携文参会,为“一带一路”建设与丝路学研究贡献智慧。

丝路学·青年论坛”这一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2016年发起的全国丝路研究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定位是促进“丝路学术共同体”的沟通与交流,旨在拓展青年学者的学术视野,提高青年学者在国别区域、“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钱玲在开幕式中讲到,上外成立70年来,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为祖国的民族振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外语人才。本次“丝路学·青年论坛”,将是上外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语言人才支撑,为推进全球文明对话和构建“学术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库支持的有力平台。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指出,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外阐释“一带一路”,如何争取“一带一路”话语权。目前,学理性阐释“一带一路”的现实需求日增,中国学界必须以求同存异的包容胸襟共建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增强基础理论和话语体系建设,让中外学者在统一的话语体系内开展学术对话成为可能,这是阐释“一带一路”的对话策略,也是包容性推进“一带一路”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

开幕式中,一幅联结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学术盛景由专家们向与会者们呈现开来。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新江教授指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贯穿欧亚大陆文明的交通道路。希腊、罗马、西亚波斯、中亚贵霜、印度等文明在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道路网络上发生交流互动,从而形成强大的跨文明的交流系统。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以斯坦因当年通过发掘而得到的佉卢文木牍为依据,根据尼雅(曾经精绝故国的属地)国家遗址保护区最新的考古线索,展示了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重镇鄯善(楼兰)王国里,国王与“家人”互动中胡人的社会体制。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强调了开展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对于增强“一带一路”话语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提出了研究古代游牧文化的独到见解,结合中亚考古的多年经历,总结出大范围系统区域调查与小规模科学精准发掘相结合的考古工作方式,有助于我们在国际考古研究重大课题的合作与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兼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杨富学介绍了印度——希腊钱币、印度——帕提亚钱币、贵霜帝国与于阗钱币上的佉卢文,揭示了蕴涵在货币流通背后的古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刘学堂根据西亚和东亚史前彩陶符号的传播,从史前记忆谈及符号的跨文化漂移展现的文化互动与文明成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古丝绸之路丰硕的静态研究学术成果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源和交往经验。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以来,有回顾也有展望,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长足发展,以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求。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结合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阐述“一带一路”更应注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下午的分论坛分别以丝路学研究、“一带一路”研究、区域国别研究为主题展开,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汪宁、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雪梅、《新丝路学刊》执行责编钱学文、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系主任于漫、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祁怀高主持分论坛并作发言。

为来自多语种、跨学科的青年学者们指导点拨、保驾护航,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丝路学研究、“一带一路”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议题进行热烈探讨,不仅有助于深化青年学者与在读博士生在“一带一路”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更为助推“多语种+”的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搭建了有益的平台。

在完成了分论坛的热烈研讨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丝路学刊》编辑部主任杨阳主持闭幕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前校长周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一丹做闭幕式主旨发言,马丽蓉所长在致谢辞中指出,加强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是提升“一带一路”阐释能力的两个关键,中国学者在诠释这一“中国方案”时应注入中国思想,在日益增强现实自省与理论自觉中实现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对接,积极打造“丝路学术共同体”。

  第四届“丝路学·青年论坛”在上外的召开,也是“上外丝路学”学术影响力渐显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以“结伴丝路、融通中外”为所训的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通过打造学术品牌项目、加强学科平台建设以及做强标志性成果等方式,旨在构建境内外“丝路学术共同体”以形成中外学者共同阐释“一带一路”的学术态势。为此,丝路所陆续打造了“丝路学三部曲”“丝路学研究·国别和区域丛书”“丝路学系列智库报告”《新丝路学刊》《丝路学动态》《丝路要报》“丝路茶坊”“丝路学·国际论坛”“丝路学·青年论坛”“丝路学·青年工作坊”“丝路读书会”“丝路笃行”“丝路学精品课程体系”“丝路学本硕博贯通系列教材”“上外丝路所网站”“‘上外丝路’微信公众号”“全球丝路学数据库”等17个学术品牌、致力于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新丝路学刊》CSSCI来源集刊、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丝路学本硕博贯通课程体系及教材”等4个平台建设,以及做强《新丝路学刊》、“丝路学研究丛书”“丝路学智库系列报告”等3个标志性成果,在3年多的“上外丝路学”建设实践中取得了两级跳的提质转型,2018年11月增补为CTTI来源智库、2019年12月又新增为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并在国内外各类智库榜单上屡屡名列前茅。

在学校领导与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上外丝路所已成为国内第一个以丝路学学科建设为核心,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及教材体系的高校智库,“上外丝路学”更引发学界高度关注,并于2017年、2019年两次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学术大事记”的“年终盘点”中予以充分肯定:第一次认为,“以上外马丽蓉教授提出的‘丝路学’概念为例,长波潜藏的显学发掘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关系提供更为有力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立论、献策、构建‘学术共同体’等方面入手,立足微观层面,呼唤宏观夙愿,实现有效的学术串联。”第二次又认为,“比较政治学、外交学、国际组织学、丝路学等措辞的推出和深入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以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为实践表率)”,表明“上外丝路学”学科建设已初见成效,在“一带一路”学术跟进中脱颖而出并作出了“上外贡献”,这也成为上外“双一流”学科建设中一抹亮丽的学术风景而独具战略意义。

今后,丝路所将继续做大做强“上外丝路学”,力争为我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第四届“丝路学·青年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

http://www.cssn.cn/gd/gd_rwhd/xslt/201912/t20191216_5059785.shtml?COLLCC=1804553331&

文汇网:第四届“丝路学·青年论坛”在上外举行,全国多院校学者共建“丝路学术共同体

http://www.whb.cn/mobile/?from=timeline#/news/308796

青年报》:丝路学者荟萃上海校园协力合作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9-12/17/content_98652.html


初审 / 编校 / 王筱萱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