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稻即将上市 价格有望平开稳走

22.09.2015  16:03

  9月中旬,东北粳稻正处于乳熟至成熟期,黑龙江哈尔滨、绥化、建三江等地已有高水分新稻零星收割上市,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开始零星收购并加工高水分原粮。监测显示,哈尔滨市木兰县水分含量21%以上的2015年新产长粒稻收购价为2800元/吨;五常市水分含量25%以上的2015年新产细长粒稻收购价为2900元/吨。

   后市东北新稻价格以稳为主

  由于地租、农药、种子等费用增长,2015年新稻种植成本高于上一年度。相关机构调查显示,2015年新稻地租成本较上年上涨30元/亩左右,农药和种子均较上年增长5元/亩左右。

  由于春季以来积温整体适宜,气象条件整体适宜水稻的发育和生长。

  若9月没有极端天气出现,产量将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受7月干旱及8月低温寡照影响,局部出米率恐不及上年水平。

  受最低收购价及种植成本增加的支持,预计东北粳稻开秤价或与去年持平,但由于整体稻米市场行情偏弱,库存压力较大,市场需求也较疲软,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新稻价格的上涨空间,预计后期东北地区2015年新稻市场价格将以稳为主。

   新季中晚籼稻托市可能启动

  上周,随着早籼稻收购逐渐进入尾声,新季中籼稻收获进度逐渐加快,上市量不断增加,收购价较开秤初期有所回落。监测显示,湖北荆州优质中籼稻收购价为2720元/吨,普通中籼稻为2640元/吨,较开秤初期下跌60-120元/吨;江西丰城新季中籼稻收购价为2600元/吨左右;湖南岳阳新季中籼稻收购价为2600-2700元/吨,常德为2640-2760元/吨。

  从各地收购情况来看,新季中籼稻收购价格普遍偏弱,大多低于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也低于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已经具备启动托市收购的条件,因此,预计今年中晚籼稻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

  目前,各大专院校基本上已经开学,距离中秋、国庆也已不足两周,大米需求在利好刺激下仍未见明显起色,稻米市场行情依旧低迷。

  2012年以来,我国由大米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且进口量不断增加。

  据海关统计,今年1-8月我国大米累计进口174.1万吨,在国内外价差持续扩大的情况下,预计后期将继续增加。

  一方面,国内稻米市场供应充足、库存高、消费弱;另一方面,进口持续增加,市场份额不断被进口大米抢占。

   新早稻收购量同比减少6.86%

  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665万吨,比上期增加69万吨,增幅为11.58%;比上年同期减少49万吨,减幅为6.86%。

  由于籼稻市场需求一直疲软,加之籼米市场份额不断被进口大米挤占,国内大米加工企业经营困难,收购较为谨慎。因此,在今年新季早稻市场收购中,政策性收购量仍占较大比例。

  从统计数据看,自2015年7月31日早籼稻开始政策性收购以来,今年累计收购早籼稻3120.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37.3万吨,减幅为7.07%。

  一方面,由于近些年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逐渐减弱,部分农户改双季稻为单季稻,部分地区在早稻移栽时发生旱情,也影响了早稻种植,导致早稻播种面积减少,2015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15.4千公顷,比2014年减少79.5千公顷,降幅为1.4%;另一方面,在早稻收获期间,部分地区受气象灾害影响,产量有所降低,2015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369.1万吨,比2014年减产32万吨,下降0.9%。这些因素都对今年早稻收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稻米市场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尤其是籼米消费一直比较疲软,且受进口大米冲击较大。在“稻强米弱”格局下,大米加工企业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企业开机率低,进一步制约了新季早籼稻的收购。新季中籼稻已经开始上市,早籼稻收购即将进入尾声,农户库存早籼稻已经不多,预计后期早籼稻收购量和收购进度均将处于较低水平。

   国家临储粳稻竞价交易回暖

  上周,国家临时存储稻谷竞价销售交易会暂停交易,国家临时存储粳稻竞价交易会交易正常进行。9月16日,国家临时存储粳稻竞价交易计划销售152.16万吨,实际成交14.36万吨,成交率9.44%,成交均价3179元/吨。其中,东北地区共计划销售130.6万吨,较上期小幅增加,实际成交7.63万吨,成交率5.85%;南方地区共计划销售21.56万吨,实际成交6.73万吨,成交率31.21%。

  在上周的竞价交易中,东北地区粳稻成交均出现在黑龙江市场,成交7.64万吨,辽宁和吉林两个市场计划销售的粳稻全部流拍;南方地区粳稻成交主要出现在江苏市场,成交5.88万吨,安徽市场成交0.85万吨。

  汇总数据显示,自2015年1月份以来,东北地区政策性稻谷已先后进行24次竞价交易,累计投放(不含挂牌交易)3096.68万吨,累计成交160.35万吨,成交率5%左右。

  从成交率变化情况看,东北政策性粳稻竞价交易成交率在最近4周呈小幅回暖态势,主要是因为黑龙江在今年4月15日开始对政策性稻谷加工进行补贴,所以相较于吉林、辽宁两地大米加工企业,利润能得到一定的保证。南方政策性稻谷竞价交易中粳稻的成交在本期竞价交易中有较大回升,成交量较上周增加2.4万吨,成交率上升12.09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天气转凉,中秋和国庆临近,大米加工企业增加备货和开机率。
  虽然粳稻成交在近期有所回暖,但幅度不大,主要是受短期因素影响。

  粳稻市场整体行情偏弱,供过于求的局面仍将存在,消费依旧比较疲软,加之近期东北地区新稻即将上市,给后期粳稻竞价交易带来一定压力,预计后期粳稻竞价交易会有小幅回落。

   供应充足稻米价格窄幅波动

  9月上中旬,销区市场稻米价格总体稳定。监测显示,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长粒稻谷进厂价为1.70~1.76元/斤,大米出厂价为2.50~2.60元/斤,与上周持平。吉林榆树市超级水稻价格为1.65元/斤左右,普通水稻价格为1.53元/斤左右,均较上周下跌0.1元/斤。
  江苏常州地区粳稻收购价为3180元/吨,粳米出厂价为4360元/吨,与上周持平;南通地区普通粳米出厂价为4140元/吨,上涨60元/吨,优质粳米4454元/吨,上涨120元/吨。安徽合肥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625元/吨,较上周上涨15元/吨,粳稻收购价为2955元/吨,上涨20元/吨。

  湖北宜城地区2014年产优质晚籼稻收购价为2840元/吨左右,标一晚籼米批发价4320元/吨左右,与上周持平。江西抚州地区2014年产晚籼稻收购价为2640元/吨,标一晚籼米批发价为4000元/吨,与上周持平。湖南长沙地区早籼稻收购价为2700元/吨,晚籼稻2900元/吨,早籼米批发价为3540元/吨,与上周持平。

  一方面,随着自身库存消耗以及从市场可获得稻谷的数量越来越少,加工企业从国家政策性稻谷拍卖市场采购稻谷特别是粳稻的积极性较前期有所回暖,但随着南方地区中籼稻和东北地区粳稻即将收获上市,届时稻米市场供应数量增加,在大米市场需求平稳偏弱的背景下,大米价格上涨动力有限;另一方面,受政策托底,市场价格大幅下滑的概率较小。综合来看,预计后期稻米市场价格将继续窄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