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马德秀: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生命医学学科发展道路[图]

14.12.2015  16:05

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马德秀

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强大的生命医学学科,并作为核心关键学科之一,既是综合性大学学科布局的需要,更是服务国计民生、推进人类健康的使命所在。 

博极医源数十载,精勤不倦数春秋。2005年,上海交大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这十年,对上海交大医学院而言,是一篇勇攀高峰的奋斗史、成果不凡的发展史。十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部市共建”“部部共建”体制优势,形成多方支持、共促发展的办学格局。在全体上海交大人的共同努力下,在交大多学科的协同推动下,医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连续两次位列第一,基础医学从第九跃升到第三;医学院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国家重大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赢获国家大奖等方面,数量持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十年来,人才梯队建设成绩显著:涌现出以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振义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学家,仅2015年就新增3名两院院士。十年来,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八年制医学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医学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医学院生源质量和博士生数量全面提升。十年来,国际合作蔚然成风:已与13个国家和地区30多所知名医学院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约50%的医学本科生参加海外科研和临床实习交流。十年来,医疗服务内涵不断拓展:成为国内附属医院最多、医疗水平最高的大学之一,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均在上海领先、居全国前列。这十年,上海交大向国家、向上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医学院真正从“地方队”成为了“国家队”。 

回顾十年历程,可以自豪地说,成功走出了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发展的新路径,这一选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了新模式,提供了新经验。 

紧紧咬住“两个一流”的发展目标,坚持用一流标准引领发展,用科学发展凝聚人心。高举发展大旗,明确把建设“两个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医学院)作为共同奋斗目标,将全校师生医务员工凝聚到上水平、创一流的发展轨道上。医学院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始终坚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按照创建世界一流的要求,完善医学院发展战略规划,调整和制定促进学科交叉的各项政策,修订提高各类学术标准、职称评聘标准、人才引进标准等。为加快一流医学院建设,学校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医工结合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学科整合重组,完善布局建设,大大激发广大师生医务员工的创新活力。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对标国际,立足中国,聚焦创新,审时度势,致力机制体制创新。围绕生命医学未来发展,前瞻性地布局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Med-X研究院、Bio-X中心等平台,集聚优秀创新人才,汇聚多学科协同发展。特别是在个性化医学、可预测性医学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高瞻远瞩、超前谋划,将转化医学作为生命医学学科的发展重点,利用雄厚的临床资源和研究实力,利用校本部在生物信息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在推进理工科技术转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一个集疾病预防、临床服务、科学研究为一体的转化医学体系。此举得到国家和上海市大力支持,建设总投入达13亿元。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成为国家在转化医学“1+4”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基地,是学校医学发展形成制高点的重要一步。这些以前不敢想的目标,我们达到甚至超越了;这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情,我们做成了。 

始终贯彻“两个遵循”的方针,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建设高水平医学院的新模式。医学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生培养既需要知识,又需要临床,具有高度特殊性。坚持按规律办事,明确提出要遵循医学学科的特殊规律,保持医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完整性,激发办学积极性。同时遵循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规律,办学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办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才能支撑一流的医学院;同样,只有一流的生命医学学科,才能形成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模式上,坚持渐进式改革,稳步推进机构融合与办学资源整合;保持医、教、研、管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包括原来上海交大附属的6 家医院在内的全部附属医院归口医学院管理,依托附属医院数量多、实力强的优势,积极推进高水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确保医学教育科研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挥上海交大多学科综合和强大的理工科优势,大力推进医工、医理、医管、医文等学科交叉和生命医学领域协同发展。相继设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医工(理)交叉基金”,目前,学校每年支持3000多万元,加上附属医院配套,总投入达到近5000万元。通过8年坚持不懈,不同的学科从陌生到了解,不同领域的人才从携手合作到共同产生重要成果,大家用共同的事业、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发展目标,紧紧团结在一起,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重大效应,这是最大的比较优势。在人才培养上,探索了一系列新做法,医学院学生通识教育全部交由学校统筹,按照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使他们接受到更全面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熏陶;通过整合基础课,使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学科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保持医学教育完整性;以逐步完善八年制医学教学体系为契机,深入推进医学培养模式变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把价值认同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稳步推进大学文化深度融合。实现价值认同与文化融合是合并成功的关键。十年来,始终把加强价值认同和精神文化引领作为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研究制定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把医学院“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等核心文化要素吸收融合到交大精神文化体系中。积极推进校本部和医学院干部交流和挂职任职;完成上海交大报与医学院报的整合;通过医学沙龙、党支部共建、统战沙龙、工会联席会议等形式,促进思想交流。让“交大是全体交大人的交大,医学院是全体交大人的医学院”等理念深入人心。医学院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得益于全体教职医务员工和学生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团结奋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学院将努力形成发展新动力。在此我想表达三个愿望。第一,把创新摆在医学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大改革力度。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从“单项改革”转向更加注重“综合改革”。对医学院发展中卡脖子的问题深入分析,运用综合的、辩证的思维推进改革,坚持综合施策、整体推进;继续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医学院的优势,打破传统办学定势,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改革的持续性,激发办学活力动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变“比划、模仿、追赶”为“先发、引领、突破”。深刻认识即将出现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千载难逢的历史性交汇。生物技术蓬勃之势给生命医学带来新契机。期待医学院整合资源、集中优势,真正涌现一批出类拔萃、原创性、可转化的重大科研成果,实现具有先发优势的引领性突破,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第二,把人才培养作为医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要务,特别是要注重为未来培养人才。期待医学院加大医、教、研协同育人医学教育体系的改革,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的系统性,深化与世界一流医学院和医疗机构的合作,让医学生获得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更活跃的创新思维、更深厚的综合素养、更扎实的实践能力,使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溢出效应更加突出,把医学院打造成为输送和汇聚一流医学人才的高地。 

第三,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转化医学平台,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未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特别是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快速且深度的老龄化进程、慢性疾病高发等不容忽视的现状,我国生物医药、高水平仿制药、基因组学、医疗器械、儿童医学、健康养老等大健康产业空间巨大。医学研究成果的关键是能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能否在临床上解决实际问题,能否真正造福百姓。期待通过转化医学平台,努力探索一个致力于克服基础研究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失衡的医学发展新模式,在从事基础医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患者需求的医生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打通研究成果从实验室到病床应用的“生命线”,以精湛医术和高水平医疗服务赢得老百姓赞誉。 

上海交大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振兴紧密相连。翻开新的篇章,祝愿全体交大人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加快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之路。期待医学院以超凡的勇气和智慧,在所有学科中率先成为世界一流,铸就新的辉煌! 

来源:《新民周刊》 2015年第49期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十周年特刊 

原题: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生命医学学科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