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纵论“创造卓越”

11.04.2016  17:42

  4月7日,来自首批9所“985”大学与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的代表以及国内外30多所一流大学的校长,齐聚上海交通大学,在“2016世界一流大学校长论坛”上,围绕“高校创新能力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题展开研讨,“创新”与“合作”成为论坛上频频出现的热词。 

  走出象牙塔:从“创新增值”到“创造卓越” 

  “创新型大学不仅要做好‘创新增值’,从提升优质资源的竞争力转向优质资源的整合力,还应致力于‘创造卓越’,努力打造卓越的创新人才成长体系、卓越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卓越的社会服务创新体系和卓越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普雷德普·克斯勒介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涌现出不少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进步,显示出高校对城市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解决社会问题是大学的使命和价值。”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秘书长科特·德克特莱尔指出了城市与大学能够共进共赢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如何构建这种社会创新体系,大阪大学校长西尾章治郎创新性地提出“数据密集型科学”,期望通过大数据研究促进跨学科发展,拓展新的学术领域,推动创新体制建设。与之相呼应的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首席执行官温迪·皮亚特的观点,他提出政府应在政策上有更多倾斜,促进大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突破国境线: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使命。”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指出,世界一流大学虽然各具特色,各有追求,但都有推动世界高等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共同责任。 

  对此,张杰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联合全球所有创新主体,构建一个能够有力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的全球创新网络。创新型大学有能力串联起不同利益取向的创新主体,创新型大学也需要用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和理解彼此,打造更密切更务实的合作关系。 

  那么,国际化对创新能力建设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伦敦国王学院副校长乔安娜·纽曼介绍了一些经验,该校结合学科优势,在与国际知名机构发展合作关系的同时,还协助解决中小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解决世界性问题贡献力量,“这种国际化的命题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创新发展思维和创新能力水平”。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的观点更为具体,他提出在全球化趋势下,需要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发展和多样化,并着眼于建立一个国际化的研究网络。“当然,国际化也会带来多元化,作为不同思想碰撞交汇的地方,大学要成为多元化包容的平台。”香港大学副校长高为元对国际化有可能带来的挑战作了很好的回答。 

  “全球化进程中,大学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是文化的承载,学习更多的语言,不仅是为沟通交流,更是跨文化的学习体验。”分论坛主持人、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解答了参会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困惑。 

  回归人才培养:创新型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担当 

  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分论坛研讨过程中,与会专家对如何培养这一命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巴黎高科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校长伊丽莎·塞勒彭以该校和上海交大合作建立的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为例,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做法。该合作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未来高端工程师,“这一定位让我们必须立足行业,面向国际和科研前沿,集中双方优势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国际化的视野和合作能力”。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万立骏指出,大学要做好人才培养,首先要坚持大学的精神,保持大学的定位,坚持大学的发展方向,“要积极参与和影响政府的资源整合,引导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何谓创新型人才,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劳拉普勒表示必须要有“冒险”的勇气。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认为,学生要有历史眼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要有丰富想象力、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 

  来源:腾讯网 2016.04.11 

  原文: 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纵论“创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