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专版]让活泼的镁“上天入地进人体”

20.04.2016  10:06

还记得初中化学课上,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吗?众所周知,镁这一金属非常活泼,存在易氧化燃烧、易腐蚀、强度低等瓶颈问题,因此国内外在传统镁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开发方面长期进展缓慢,制约了镁材料的工程应用。本届市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功臣奖获得者丁文江院士几十年如一日专注研究镁,实现了镁材料的应用突破。    

据了解,一般镁合金的燃点仅为520℃,远低于合金的熔点,导致其易燃而生产困难。丁文江院士提出的“多元微合金化阻燃”思想,使镁熔体氧化膜致密化,即阻止氧气进入,使镁的燃点大幅度提高至935℃,创制了可在大气中无保护下熔炼的阻燃耐蚀镁合金,突破了镁合金在民用航空领域应用的禁区。    

此外,丁文江院士还创制了高强耐热耐腐蚀稀土镁合金,大幅度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工作温度和耐腐蚀性,使镁合金的使用温度从150℃提成至300℃。“目前,这种高性能稀土镁合金已经应用于武装直升机、隐形战斗机、玉兔号月球车等,实现了镁合金应用在航天航空和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实质性突破。”丁文江院士说。    

而在医用生物镁领域,丁院士更是研发了新一代可控降解的医用镁合金,并制备除了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人体血管支架和骨内植物已进入临床前的准备工作,解决了过去医用金属不可降解的世界性难题。    

心血管支架就类似隧道塌方后搭的脚手架,拆得越快越有利于病人康复,而传统的心脏支架一般使用钛合金,需要二次手术才能取出。”丁文江院士表示,每年有40万架心血管支架应用于临床,其中8%的患者会由于人体排异现象而造成二次阻塞,死亡率可达80%。“这种医用镁合金会随人体代谢进行降解,同时在降解过程中还能给人体补充镁元素。高血压、糖尿病都是缺镁,而市场上很难补镁。”    

30多年来,丁文江院士领导的团队始终围绕镁材料做研究,使我国从镁资源大国,发展成镁材料的开拓者。    

来源:《劳动报》 2016.04.19 第03版 专版  

原文: 让活泼的镁“上天入地进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