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网上疯传一些成语新解生拉硬扯会误导市民

20.10.2014  11:30

  忠贞不渝的“”和重庆有关吗?黔驴技穷的“”包括重庆彭水吗?

  近日,网上疯传一篇文章,称有10个成语与重庆有关,并逐一解释了原因。不少网友表示“涨姿势”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有些说法太牵强,还有一些词根本就不是成语。

  昨日,记者采访了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贾雯鹤。“这是误读,切莫望文生义。”贾雯鹤说,这10个“成语”中,只有少数成语与重庆有关,其他牵强附会联系在一起的“成语”,既不可信也不可取。

  贾雯鹤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民间文艺学、巴蜀文化和文化传播研究,已出版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承担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钟云舫及《振振堂》集散文课题”、“《夔州诗全集》(宋代卷)”的研究。

  这四个成语与重庆有关

   1

   巴蛇吞象

  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意思是,有种巴蛇能吞吃大象,消化三年才吐出象骨,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疾病。

  现在,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贪心没有好下场,教育人们克制欲望,知足常乐。

  说,“”字在古代泛指重庆和湖北部分地区,因此,“”字在很多时候的确能与重庆联系上。此外,“”字的篆书就是一条蛇的形状,“”最初的本义就是蛇。

   2

   下里巴人

  出自《文选·宋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

  说,宋玉是楚国人,“下里巴人”是战国时期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泛指通俗文艺作品,与“阳春白雪”对举。

   3

  出自楚国宋玉的《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成语中的‘巫山’指的就是现在长江三峡的巫山。”贾雯鹤说,巫山云雨本是指上好的自然景观:巫山十二峰层峦叠嶂之中,云腾雨落美丽壮观。后来,这个词语衍生出男女缠绵情爱的含意。

   4

   巴山夜雨

  出自唐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写的是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网传文章称,有研究表明,李商隐这首诗中所说的“巴山”就是现在重庆北碚的缙云山。

  “巴山并没有特指是哪座山。”贾雯鹤不认同网传文章的观点。他说,“巴山”在当时泛指重庆、阆中、宜昌等地的山脉。

   这四个成语与重庆无关

  1

  忠贞不渝

  网传文章称,忠贞不渝非源于重庆,却与重庆“有缘”:一、嘉陵江古称即为渝,渝也是重庆简称;二、重庆古有英雄巴蔓子,其忠贞不渝堪称典范。

  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太牵强了。”贾雯鹤说,忠贞不渝指的是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2

  走马观花

  “把这个成语与重庆联系在一起,很好笑,很没文化。”贾雯鹤说,这个成语出自唐朝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网传文章称:“该成语原与重庆无关,但今九龙坡区走马镇以桃花节闻名,‘走马观花’遂有了新含义:到走马镇观桃花!”贾雯鹤说,这个成语无论是出处还是典故都与重庆的走马镇无关,这样生拉硬扯在一起,很无聊,会误导市民。

  3

  黔驴技穷

  网传文章称:“唐宋文学作品中的‘黔’,是当时黔州或黔中道的简称,治所在今彭水县郁山镇。唐玄宗时置黔中道后,彭水成为黔中道、黔州、彭水县三级治所驻地。”贾雯鹤说,“”所指区域在当时的确包含了重庆彭水,但大部分区域还是属于贵州。“一个贬义词,犯不着去和贵州争‘所有权’。

  4

  世外桃源

  网传文章称,很多人认为世外桃源的原型在重庆酉阳桃花源景区。但贾雯鹤却不这么认为:“陶渊明根本就没来过重庆,怎么可能联系得上呢?

   这两个固定短语不是成语

  1

  巴山蜀水

  “它只是固定短语,不是成语。”贾雯鹤说,这篇文章把“巴山蜀水”当成成语,说明写文章的人并没有做过认真研究。

  2

  高峡平湖

  高峡平湖出自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毛主席藉此想象三峡工程,借神女惊叹烘托人间变化巨大。“这个词也不是成语。”贾雯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