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专家梁瑞廉教授坐诊上海交大校医院十年 构筑爱心桥梁[图]

24.01.2015  01:34

为提高校区内医疗服务水平,解决教工“看病难”与体检后健康咨询、调整治疗方案等问题,2005年上海交大校医院徐汇门诊部聘请了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资深临床医师坐诊。来自第六人民医院享受国务津贴的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梁瑞廉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梁瑞廉教授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擅长各种疑难、复杂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曾获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市级殊荣。通过校医院专家门诊这个平台,他和交大老教师们互相了解,由陌生到熟识,一晃十年即将过去,校医院的205诊室悄悄记录着他们之间的故事和情谊,示范着醇厚、真挚的情谊与温和的医患关系。  

梁瑞廉教授(左三)和校公共事业中心、校医院工作人员  

梁瑞廉教授和交大老教师们  

医者治病

2013年的秋天,一位退休老师淡然来诊,用“谈笑风生”来形容他当时描述病情的情形毫不为过。他还时时不忘提醒梁瑞廉教授:“别看我70出头了,身板可是硬朗的很,是学校乒乓球队的主力,平时坚持每天30个俯卧撑和长跑。拗不过老伴天天唠叨,来看看胸闷吧”。梁瑞廉教授不紧不慢地“寒暄”,三言两语就抓住了病情重点: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并且运动耐量逐日下降,发作频率逐期上升,这在医学上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梁瑞廉教授慎重地嘱咐他,尽快到综合性医院接受冠脉造影或者冠脉CTA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的具体病变。这位老师离开时还将信将疑,但在两周后主动复诊,此时的他已在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行了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中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达到了95%,再次来诊时他对梁瑞廉教授的医术佩服不已,连声道谢。    

医者心术

2012年末的一个周五,小小的205诊室挤满了候诊者。其中有一位老师显得尤为激动,他手拿着一张冠脉造影报告单,不时的和周围的老师们争论着什么。待梁瑞廉教授接诊这位老师时,几番对话下来,明白了个大概:五年前,这位退休老师在一知名三甲医院做了冠脉造影检查,施术者是全国有名的冠心病专家。当时的造影结果显示冠脉有显著的病变,有冠脉支架标植入指征,但不知何缘故,这位老师并未得到PTCA治疗,目前仅靠药物长期维持治疗。这次不愉快的就诊经历如鲠在喉,老师的心情极其烦闷。五年来,仍时有胸闷、胸痛发作,活动耐量逐日下降,对医院和医生的感情更是复杂不已。    

面对这样一位老师,梁瑞廉教授一直耐心聆听,如春风细雨般和他互动,诚恳建议:五年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从这五年的病史来看,必需得重新做次冠脉造影,必要时尚得行冠脉搭桥术。在2013年间,梁瑞廉教授又数次不厌其烦地接诊了这位老师,正是这一次次的接诊,逐渐修复了老师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最终,他在2014年秋天再次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已存在三支病变,目前已成功行冠脉搭桥治疗。    

未曾间断的“病号”感谢信

校医院的205诊室到了周五都很热闹,挤满了梁瑞廉教授的“粉丝”老师们。这些老师们的年龄跨度很大,固定的一群是60-90岁,近年45岁左右的在职老师们也逐渐加入进来。大家都很信赖梁瑞廉教授,早已步入“古来稀”的他,这十年来从未停诊一次!十年来,老师们对学校各级领导、对校医院的医务人员们、对专家门诊这个平台、对梁瑞廉教授有很多的感谢,他们感恩于自己的医疗问题在学校就能得到解决,避免了在综合性医院的看病之难。    

以心内科专家门诊为例,一位老年女性患者长期血压不稳定,在某三甲医院门诊治疗,用过几乎所有高血压药后未见明显效果,而在梁瑞廉教授的治疗下,服用缬沙坦胶囊(代文),剂量随气候变化适当调整,至今已五年未见血压大的波动。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心动过速,过去多家医院就诊,均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梁瑞廉教授的精心诊治下,目前心率转平稳。不少有类似情况的退休教工们在校医院的专家门诊得到了有效治疗,病情得到稳定控制。杨福才、洪宝琢、哈惠兰、甘露光、杨志秀、夏近仁、尹秀智等退休教工纷纷通过感谢信表达对学校、对梁瑞廉教授的深厚情谊。  

如今,近耄耋之年的梁瑞廉教授决定开启新的生活模式,下学期将不再来校医院坐诊。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和校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获悉后,虽有不舍,但都深深祝福这位充满了智慧、仁爱的老人。同时,校医院也及时联系了六院心内科专家继续来门诊部坐诊,让这座爱心的桥梁始终保持通畅。    

据悉,校医院对那些易发、多发疾病如心脑血管、糖尿病,2005年设立了相应的专家门诊(心内科、内分泌、消化内科),所有教工体检后出现异常,都会在第一时间告知本人,并嘱立即去相应科室复查就诊。2014年,学校后勤集团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正式签订了共建协议,在闵行校区也设立了专家门诊,由此,校医院也进入了全面提高校内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工作的内涵性建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