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书籍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一阁举行

16.12.2016  20:08

在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迎来建阁四百五十周年之际,由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策划,古籍所和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明代的书籍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2月3日下午在天一阁内隆重开幕。

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9个国家与地区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除会议主办方之一的天一阁研究人员外,参会代表还包括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前所长金文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前所长大木康、早稻田大学学术研究院副院长河野贵美子、韩国书志学会前会长暨中央大学教授宋日基、越南汉字学会会长暨汉喃研究院教授丁克顺,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法国国家图书馆馆珍稀印本部摇篮本主管Nathalie
Coilly、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部主管何剑叶,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建国、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陈建华,以及古籍所陈广宏所长、郑利华副所长、谈蓓芳教授、陈正宏教授、苏杰教授等在书籍史、文学史、古典文献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

开幕式由天一阁博物馆庄立臻馆长主持,宁波市文广局领导赵惠峰、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法国国家图书馆珍稀印本部摇篮本主管Nathalie Coilly以及古籍所所长陈广宏分别致辞,谈及天一阁传承四百五十周年的艰辛与辉煌,并对天一阁馆藏明代文献的研究价值做出了高度评价。

开幕式结束后,四名专家作了精彩的主旨发言,为本次研讨会奠定了基调。金文京教授以朝鲜重刊的《释迦佛十地修行记》为例,发表了自己对明代王府刊本传入朝鲜经过及演化的考证,潘建国教授对存世最早的小说版皇明开国史、天一阁藏抄本《国朝英烈传》作了深入的探讨,陈广宏所长畅谈了明代诗话研究新路径与近世诗学之重构,庄立臻馆长则就天一阁馆藏情况、近些年学术研究整理成果及今后的研究工作规划发表了演说。

12月4日,与会专家学者分为两组各三场,就天一阁馆藏明代文献、明代文学与出版、明代书籍文化的世界影响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当天下午的圆桌会议,中外代表们即兴发言之余,更泼墨挥毫,在天一阁博物馆为会议特意制作的长卷上留下了独具个性的珍贵题辞。

经过比较充分的准备、意见交换和修订,会议闭幕式上由何剑叶女士作为代表,宣读了《天一阁共识》。陈建华教授和陈正宏教授则分别就文学组和书籍组的小组发表情况,作了总结发言。最后,古籍所副所长郑利华教授和天一阁博物馆庄立臻馆长致闭幕辞,宣告会议圆满结束。

附录:天一阁共识

我们认为,文字、书写、造纸、印刷、出版,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连接着人类历史的过去与未来。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书籍永远是人类与动物具有本质区别的直观证明,也是人类文明中最值得珍视的部分之一。

我们相信,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纸本书文化,因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独特的物理质感和清雅的书卷气息,而具有难以替代的历史位置。与此相连的藏书文化,是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之一,具有现代电子技术无法比拟、蕴含着历史与个人温情的特殊价值,当代社会对之应有充分的敬意。因此加强对古代纸本书籍的保护和研究,并积极推动当代纸本书籍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依然是全球文化人据以抵御愚昧、粗俗的重要使命之一。

我们建议,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各国的文博、图书、教育、科研、出版等各类文化机构,应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建立定期的学术人文交流机制,合作推进世界范围内与书籍文化相关的课题研究,并努力将有关的研究成果向全社会推广普及,共同营造书香社会、君子世界的良好氛围。

我们希望,作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能在客观条件成熟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天一阁所藏连续实录中国传统文官选拔考试制度与结果的系列古籍——明代登科录,能尽早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天一阁文化内涵的发掘与拓展,将成为人类悠久的藏书文化在当代依然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象征,并带动海内外各界对纸本书籍文化的重视、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