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十六届学术文化节开幕

06.04.2017  19:29

近日,由复旦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联合举办的 “在复旦创业——复旦青年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之‘走进院系’主题讲座暨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十六届学术文化节开幕式”在逸夫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向同学们介绍校内、校外有关创新创业的基金和政策支持,解答同学们对于创新创业的疑问,加强同学们自主创业的意识。原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政策服务部部长、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副总经理闻云斌,上海市科技创业基金复旦分基金负责人、复旦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创业孵化部主任桂晓琳,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郑立荣,教务处副处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应质峰,校团委副书记耿昭华,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芳、信息学院各年级同学以及其他学院同学出席本次学术文化节开幕式。

开幕式在短片中拉开帷幕,短片回顾了历届学术文化节的精彩活动,生动展现了信息学院学子严谨求是的学术态度和昂扬奋发的青春活力。学术文化节十六年的发展历程,也折射出信息学院十六年来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
短片结束后,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并邀请郑立荣院长致开幕辞。郑立荣代表信息学院对学术文化节的举办表示祝贺与期待,并预祝学术文化节圆满成功。他强调学术文化节的意义,希望同学们以学术文化节为契机,珍惜这次讲座的机会、用好复旦大学提供的各种资源,进一步将师生们的学习、科研和文化生活融为一体,让信息人在交流中凝聚人心,增进师生间的友谊;郑院长认为,创业将是一股潮流,一种观念上的改变。他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在瑞典工作时的经历,让同学们了解欧洲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他精彩的演讲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应质峰介绍了复旦创新创业学院的历史和复旦大学为创新创业的同学提供的相关资源。

桂晓琳为同学们解读校内创新创业政策,她介绍复旦资产经营公司的背景和职能,系统地讲解创业需要的项目、团队、资金、场所、市场5大要素;复旦各项基金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创业资金、复旦的校内校外的创业空间,能为同学们提供创业场所,复旦分基金和复旦云峰基金的资助金额、资助模式、申请方式等各类信息,帮助同学们实现创业梦想;她还分享一些由复旦分基金资助创业的、资产现已过千万的公司的成功案例,进一步表达对同学们自主创业的鼓励;同时也介绍了由复旦分基金资助但是创业失败的案例,向同学们说明创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同学们正确对待。桂老师又详细介绍复旦创新创业学院联动校内各院系及部门以及校外政企社会资源,形成从培养体系到创业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链条的学院职能,图文并茂地展示学院提供的创业服务与创业培训等内容。

闻云斌介绍了上海市科技创新政策及出台背景,创新创业大赛的相关政策,向同学们介绍参赛对象的要求、参赛方式,着重讲解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他通过引用明确的政策文件,向大家介绍了该政策提供的各种优惠,包括对于企业的税务减免以及对于单个企业人才户籍、住房、医疗等各项优惠政策、上海市高新技术人才职称评选的相关信息。在演讲的结尾,闻云斌认为同学们还年轻,正是拼搏创业的好时机,即使失败,也是人生路上难得的经历。闻先生真诚的分享与鼓励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查婷婷分享她的创业成功经历。查婷婷是在作博士课题时由一份大数据文件联想到可以利用这种大数据处理技术创业,她回忆在她提出这样的一个创业想法并做出申请后,她的博士生导师、学校的资产经营公司都表示鼓励,并提供资金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公司初创,她没有任何经验,缺乏沟通技巧,甚至在普通的商务洽谈中都会紧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成长,她的沟通、管理能力都得到提升,公司也在学校和老师的帮扶下逐渐成型。她还简单介绍了公司的产品与业务,在结束演讲时她热情地向同学们发出了实习邀请。

提问互动环节。一位大二的女同学请教嘉宾“信院理工科学生的特质在创业中优势短板分别在哪里”。桂老师认为,理工科学生相比于经管学生,在创业上有技术优势。但同时确实会受专业限制,需要和擅长管理方面的同学进行合作;闻先生提出理工科发展空间其实更大,他们会比经管学生多一项专业知识,因为经管知识是可以在创业实践中逐渐学习;郑院长总结,根据他的经验,复旦文史经管与理工科学生合作得创业通常会发展得更好。一个团队中,总是需要理工学生来提供技术基础,复旦的学生要学会团队合作、取长补短。男同学提到他对于生活中餐饮玩具百货等低端领域而非高新技术领域的创业兴趣,想要征询桂老师的看法。桂老师举出复旦同学卖盒饭、卖内衣的创业例子,她强调,复旦资助的创业想法未必要是高科技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也是可以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