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不掉"水蜜桃被买走 沪果农思考如何不靠幸运
原标题:“送不掉”的水蜜桃被爱心市民买走天不帮忙人相助,果农渡过难关并开始思考如何不靠幸运吃饭
许多市民从市区赶到新场镇自己动手采摘帮助果农杜启明渡过难关
7月27日消息:这几天晴朗了,浦东新场镇蒋桥村二组的果农杜启明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一群又一群顾客光临他的果园,买走他滞销的水蜜桃。“好运来得这么突然,真像做梦一样。”
杜启明的好运,缘于手机朋友圈里一个帖子,说他家的水蜜桃送人都没人要,全部烂在了地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好心的市民驾着车子,从市区赶到他家,帮他解决了问题。
然而,新场镇其他果农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的桃子继续烂在地里,烂在家里。解决了燃眉之急的杜启明心里也在琢磨,今年交好运,有网友关照,明年的桃子怎么办呢?
桃子卖不掉急得直掉泪
台风“灿鸿”虽然没有正面袭击上海,然而却对新场镇千亩桃园造成不小的损失。“那几天正是早熟水蜜桃成熟的时间,连续两天的狂风暴雨,把成熟的水蜜桃几乎全部打落在地。”果园七组的陈安明说,他家6亩桃子,几乎有一半掉在地上,烂掉了。果园三组的胡新珍说,她家的损失更严重,成熟的桃子,三分一在树上,三分之二在地上。
杜启明说,因为他家是晚熟品种,所以“灿鸿”对他家桃园的影响几乎没有。满以为躲过一劫的杜启明万万没有想到,厄运正“趴”在路上等着他。
“大约10天以前,桃子就开始成熟,要上市了。因为管理得当,我家的桃子不仅产量比往年高,而且果型也比往年的大。往年这个时候,订货的电话接二连三,今年突然一个都没有了。等到开园的时候,还是没有人来买,我这才慌了。”杜启明说,往年他那12亩桃子,根本就不愁卖不掉。“几个做果品批发的,老早就跟我订货,还有一些大公司,给职工发福利。散客零售,基本上不怎么做。”
望着满园红彤彤的桃子,杜启明一家愁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杜启明的老婆说:“那几天,我走在果园里,急得直掉眼泪。”
人家不来买,杜启明就主动打电话找人家卖。他找出以前老客户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地拨打,反馈来的信息让他非常沮丧:“果品销售公司的人说,今年雨水太多,光照不足,我们这边的水蜜桃不甜,口感差,市场上卖不动。往年买桃子发福利的公司单位说,今年卡得紧,他们不发了。”
周边的果农日子都不好过。杜启明告诉记者,新场镇有个300亩桃子的大户,有自己的冷库,往年自己300亩桃子不够销,还收购其他散户的。
“他也打电话找我买过桃子,但今年他没有来过电话,他自己的桃子都滞销,不可能再收购我们的。”
今年许多果农收入或减半
“网上说我的桃子送人都没有人要,这不是夸张的说法。”昨天上午,杜启明带着记者在桃园里察看时,指着一堆堆烂桃子说,“卖不掉,我们一家也吃不完。送人吧,新场镇水蜜桃太多了,人家不稀罕。市区的人开车过来,路途遥远,油费、过路费和时间,算下来也不合算”。
桃子这个东西,又不能长时间存放。成熟了不摘下来,很快会烂掉,落到地上。摘回家,卖不掉,堆放几天,也会烂没了。没有销路,杜启明也就没有摘那些成熟的桃子,因为摘桃子也需要人工。
杜启明的老婆说,他家从山东来到上海租下了这片地,种下12亩桃,2005年开始桃园进入盛果期。他们家的桃子几乎年年丰收,每年有4到5万斤桃子卖出,平均下来,一年的收入有17万元左右。然而,此前整整一个星期,他家只卖了5000元的桃子。
在新场镇新环西路沪南公路交叉处的水果疏导点,一溜儿撑有40多个红色阳伞棚在卖桃子。胡新珍说,她每天早晨5点半就来这里卖桃子,一直摆摊到晚上9点半,有时候一天才卖100多元。往年胡新珍家3亩水蜜桃,能够卖5万元,今年可能连2万元都卖不到。
与她摊位紧邻的陈安明说,往年他家6亩桃子能卖10万元,今年能够卖到5万元就很好了。
受助果农感叹爱心力量
杜启明的转机,缘于手机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7月24日,手机上开始转那篇文章,25日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25日一天,我家卖了将近3000斤桃子,收入有10000多元,是以前一个星期的两倍出头。26日上午,又卖掉了2000斤。”
面对络绎不绝的上门客,杜启明一家人无法应对,于是就找来同在上海的亲戚朋友帮忙,突击采摘。杜启明则光着膀子赤着脚,骑着电瓶车,不停地穿梭于路口接人,指挥上门客停车。昨天上午,记者赶到杜启明桃园门口时,看见各种车辆把道路塞得满满的,杜启明正用农民淳朴的语调,请大家让出一条路。
记者在杜启明的果园里随机采访了几位远道赶来的人。他们说,是看了朋友圈的帖子才过来的。家住徐汇区的汪女士说:“今天正好周末,我们开车过来看看,顺便帮助人家一下,哪怕只买十斤八斤,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记者问,其他果农家的桃子,你们也会去买吗?王女士说:“其实我们不是为买桃子而来的,要买桃子有必要跑这么远吗?帮助果农卖桃子,我们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杜启明说,这些上门客都是专程来帮助他的。“好几个人找不到地方,跑到其他人家的果园里去了,一个桃子都没有买,问了很多人才找到我家来。”
杜启明说,一年水蜜桃的种植成本要6万元,他目前最大的心愿是今年水蜜桃的收入能保本。望着门外络绎不绝的买桃客,杜启明谨慎地说:“因为有这么多网友在帮助我,这样下去,今年保本的愿望可能会实现。”
年过半百的杜启明,这两天心里很不平静,他说既感动,也震动。他为市民的善举深深地感动,又为网络的力量深深震动。“我以前这么想,自己都一把年纪了,不要学什么互联网。现在看来,不学不行了,来年卖桃子,不等不靠,尝试着自己在互联网上主动销售。”
杜启明心里很明白,他的果园受到网友的关注,偶然性非常大。“我不可能每年都会这么幸运。销路问题,肯定会成为常态问题,我们必须自己解决。”
[记者手记]
明年能否桃花依旧笑春风
在新环西路沪南公路的水果疏导点,果农顾先生说,新场镇在搞桃花节的时候,号称千亩桃园,看似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销售方面并未形成规模效应。“果农分散式销售,各自为政,自己找自己的门路,自己想自己的办法。对外没有统一的平台,更没有形成像马陆葡萄那样的品牌效应。”
果农们还说,新场镇也有水蜜桃“合作社”,但合作社是种植大户的,平时跟种植散户没有什么联系。“在种植技术、田间管理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合作社并没有发挥作用。”
没有平台,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这是果农们在面对今年减收困境时的感悟。
王先生期望有关部门能够拿出办桃花节那样的协调机制来,成立一个真正服务果农的组织。杜启明也表示,他的果园在新场镇属于中等规模,还有更多的果农只有两三亩的规模。“这样下去,我们只能自生自灭了。如果让我去做水蜜桃深加工,一方面我没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我也没有这个本钱。”
千亩桃园一片绯红的盛景下,是无数靠卖桃子吃饭的果农。可以预见,明年的桃花依旧,但是经历了今年天灾和市场“滑铁卢”的果农们,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