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结婚门户不当财富悬殊 被父母轻视后终离婚

22.12.2016  18:34

  最近,听说身边好几对在离婚,大多男女门户不当,财富悬殊,婚后被一方父母轻视,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秦先生刚离婚,“婚礼那天,她娘家只邀请我爸一个人出席,38桌酒席招待的全是女方亲友,欺人太甚!”秦先生农村出身,家境差,从恋爱开始,就被女方家长各种瞧不起,买不起婚房,最后是入赘的。最受屈辱的是,朋友到秦先生新房参观,小夫妻请客,结账时,他抢着要买单,丈母娘却嘲讽道:“你还是省省,我们来吧,你这点工资够开销哇。”婚后,丈母娘不断插手他们的家务事,从管账到生娃,事无巨细,样样过问,春节还不许女儿跟他回老家拜年,男方忍无可忍,最后出轨,闹到离婚。

  还有个朋友,是私企老板,将孙子的满月酒办在香格里拉,排场很大,席间,老板对媳妇各种不待见,据说媳妇是弄堂公主出身,却一身名牌,不知节俭,样样要最好,美国生子,光坐月子就花了10几万,还放出风声,不再生娃。老板鄙夷道:到时候把人民币往她身上砸,不怕她不生。后来,听说孙子还未满周岁,儿子就在他的干预下分居了。

  不对等的婚姻注定要悲剧,穷的一方一直生活在权富一方的阴影下,不受尊重,成为家族里的“弱势群体”,导致婚姻危机。中国是人情大国,儿女18岁成年后并没真正独立,房车都在花父母的钱,他们自然对儿女的婚姻有绝对话语权。而父母插手孩子的婚姻也就在所难免,一旦父母不看好这段感情,就可能引发分手危机。

  自古以来婚姻就讲究门当户对,婚姻是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发展到今天,爱情紧紧地同实用主义纠缠在一起,婚姻被不少家庭看成是一种积累资源的方式。从“相亲”开始,就成了一场父母主导、完全功利的“社会搜寻”。出生、学历、收入、房子,大家都是奔着条件而来,力求在“婚姻市场”找寻“市场婚姻”,相似条件结合,成了当下唯一现实的选择。与爱不爱相比,能不能通过两个家庭的结合达到某种理想的生活水平,似乎才更加重要。有人将它称为“中国式相亲”、新包办婚姻,它的基本含义是:物质条件为绝对门槛,是否有感觉则可以妥协。

  最重要的门当户对就是尊重,家庭财富差距小的,则彼此尊重的可能性大。大部分人只看重物质表面的门当户对,而对精神价值认同感不强,使得人们对财富不对等而精神契合的门当户对视而不见。其实两人的三观是否一致也很重要。此外,大部分的婚姻悲剧,源于没有独立的人格:生活不能独立,日子过得一团糟;判断不能独立,对父母言听计从。缺乏反思和学习的能力,遇到挫折一败涂地。

  在婚姻中,两人三观大体相同,情投意合,有相对独立性和财务自由,能够自己当家做主,少受父母的干扰,相当重要。核心层稳定,且能生长力量,自然抵抗外部侵蚀的能力就强很多。想要门当户对首先自己要独立,独立了才有担当,才有自由,才有眼光找到自己爱的人,而不是父母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