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立交“习惯性”积水 窨井被建筑垃圾全部堵死

14.08.2015  11:06

  “沪宁铁路翔黄公路下立交是嘉定南翔、封浜地区居民往来通道,可每到下雨就积水,经常多日不退,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南翔镇红翔村方先生向记者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趁台风离沪、天气晴好之际尽快行动,彻底解决下立交积水问题。

   积水预警屏幕形同虚设

  8月12日一早,记者来到翔黄公路,下立交宽仅7米左右,最深处达4.5米,人车混行,交通较为繁忙。

  记者获悉,上海路政部门根据历史积水情况,将所有下立交分为三个危险等级,翔黄公路属最严重的“危险级”。下立交积水预警监测系统的大屏幕高悬于路口上方,按照规定,当下立交无积水时,屏幕应显示为绿色的“正常通行”;当积水近25厘米时,屏幕应为红色的“禁止通行”,可眼前的屏幕却是一片漆黑。

  方先生告诉记者,今年6月17日大暴雨期间,翔黄公路下立交严重积水,有司机驾车行驶至此才突然发现积水深不可测,司机被迫爬窗报警,在消防队员帮助下,才避免造成悲剧。7月“灿鸿”台风带来的降雨量远逊于“6·17”,可该下立交仍因严重积水而被迫关闭。

   下立交窨井被垃圾封堵

  无论暴雨还是小雨,翔黄公路下立交为何总是积水不断?记者首先联系了嘉定区防汛办。对方表示这座下立交由铁路部门管辖,并未移交给地方。不过,区防汛办还是立即派了应急抢险队伍来到现场察勘。

  在下立交通道深处,队员们接连撬起了七八只路面窨井盖后,大吃一惊:用于防汛排水的下水道被砖块、水泥块等建筑垃圾以及大量泥沙堵得严严实实,只剩涓涓细流滴答。

  当队员用专用测泥工具探查时,有的窨井内竟根本戳不进,直到工具长柄被弯成弧线,才勉强搅动下方沉积的垃圾。铲子一旦提起,浓稠的黑水随即泛起,异味扑鼻。在地道南部的几只窨井内,记者竟看到了被随意丢弃的窨井盖,甚至有只窨井内还被水泥全部堵死,根本无法排水。

   泵房蛛网密集进口淤沙

  记者随着区防汛办工作人员来到上海铁路局南翔编组站翔黄公路下立交泵站。

  泵站负责人称,只负责泵站设备的正常运营、维护,下立交排水不属于他们管。泵站现有3台15千瓦的水泵,是去年刚新建的。记者在泵房内注意到,通往地下近7米深的水泵的步行通道边结满了蜘蛛网。泵房外,应急抢险队员手拿长竿来到地下五六米的水泵进水口查勘。富有经验的带队老师傅称,进水口处堆积的泥沙至少占了通道的50%。即便是6月17日大暴雨,距今也不满2个月,真不知道上述区域管理部门是否做过清理。有关人员希望泵站方面提供以前的施工图纸,以便查清排水管道内的多处窨井是否相连畅通,对方表示没有。

   主管部门:排水隐患积重难返

  当天18时,铁路南翔站给记者发来书面传真,承认自己系翔黄公路下立交排水管理的主体单位。该下立交建于2002年,当时周边农田、河道较多,汇集于地道内的水量不多。随着城镇、道路基建等不断增多,用于排水的河道面积日益缩减。四周雨水全部汇集于低洼的下立交处,加上上方铁路路基雨水下渗,用于排泄的河道甚至发生河水倒灌,导致无法正常排水。

  铁路南翔站表示,今后除了加强对泵站进水口的日常清淤工作外,还将在翔黄公路、金昌西路口设置路面截水沟。一旦遭遇积水,将会同铁路公安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采取封路等措施,确保安全。铁路部门将继续与地方主管部门沟通协商,尽快妥善处理下立交积水难题。

   【记者手记】

  筑好排水“里子”,撑起城市“面子

  排水系统就像一张巨网,一个积水点的产生,暴露的是城市规划、管网养护、河道整治、日常管理等诸多问题。

  据统计,本市低于正常道路路面3米以上的人行、车行下立交达563座,易积水的有124座,其中积水深度超过1米的有45座。除由市、区两级路政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216座外,其余347座分别由铁路、乡镇、工业区、村委以及开发公司等负责管理。

  大雨中,同心协力、守望相助,满满的正能量让人感动。雨过天晴,反思同样不可缺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下立交防汛排涝综合性很强,各职能部门更应该在规划、信息、行动等方面加强交流协作。只有筑好排水“里子”,才能撑起城市“面子”。这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更是为民生冷暖而深谋远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