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落幕 近2400名交大志愿者服务“上马”[图]

03.11.2014  15:12

11月2日上午7时,201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全球83个国家的近3.5万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是上海传统的重大体育赛事,也是上海城市景观体育之一。在运动员挥洒汗水展现体育激情的背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近2400名赛事志愿者在深秋默默服务“上马”,以特殊的形式向体育精神和志愿者精神致敬。

一脸笑容 一场约定

凌晨3:00,倾盆大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仍在睡梦之中,但服务“上马”的集结号已悄然“吹响”。尽管大雨滂沱,尽管寒意阵阵,尽管困倦不已,近2500名志愿者们依旧按时在新体完成集合。

3:15,集结完毕的志愿者提前登车避雨,一位志愿者掸去志愿者服上的雨水,笑笑说:“雨下大点没事,只希望能够在天亮之前快点下掉,能让3万多人顺利开跑就行!”还有志愿者生动地描述说,“这是一场与上马不见不散的约定,再困再累,雨再大,也要赶着去赴约。

3:30,45辆大巴首尾相接,奔赴上海体育馆,组成了申城夜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心愿 一段情结

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黄晓红是终点颁奖组的一名普通志愿者。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职工,黄晓红一直热衷于公益服务,但平时忙于工作,鲜有机会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这次报名“上马”志愿者,算是实现自己的一个小心愿。

终点颁奖组的初期任务是赶在7点开跑前布置颁奖台,分类摆放奖杯奖牌。黄晓红和其他志愿者注重细致,力求完善,将奖杯奖牌摆放得需要井然有序、大方美观。一位国外选手刚结束比赛,黄晓红立即领着志愿者上前,帮运动员接下包,并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黄晓红利用在学院人力资源与国际化办公室的工作经验,与外国选手进行顺畅的交流,展现了志愿者精湛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形象。她说:“能和年轻又有活力的大学生一起当志愿者,并把自己工作中的积累和经验运用在志愿服务中去,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反而乐趣十足。

一首小曲 一份温暖

开跑前不久,突如其来的一阵大雨将大家浇得手足无措。志愿者们倒好的饮料都混进了雨水,不能再提供给运动员。志愿者服被浇湿,寒风吹过,不免瑟瑟发抖。可志愿者们毫无怨言,重新将饮料灌满、摆好,用干净的桌布遮盖,静待着运动员的出现。

Dan Akerlund是一名从芬兰来交大学习的交流生,热衷中国文化,热爱这座城市,这次当他看到电院青志队制作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志愿者英文版招募海报时便立刻报名。分在第十五公里饮水组的他,在迎接运动员时,会哼着自创的助威小曲递上一杯水,乐观向上的志愿精神在带动温暖着运动员的同时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志愿者。

已连续两年参与“上马”志愿工作的电院大二本科生郝继伟说,能够听到来自全世界不同口音的“谢谢”,心里很温暖。身上穿着志愿者的服装,扛着沉重的包裹,一路上是满满的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的称赞声,真的觉得不虚此行。

一种志愿 一生坚持

在大赛前期筹备、现场服务和后期工作中,无处不闪现着“上马”志愿者活跃的身影:起点组在赛前铺设计时地毯;存衣车组热情接待每位寄存衣物的运动员,仔细核查每一个环节;咨询组不厌其烦地解答各类问题;折返点组在引导运动员的同时带去了发自内心的鼓励;终点组在人工划分全程和半程赛道的同时为运动员们送去最后的呐喊;食品组将准备好的补给品递到运动员手中,带去赛后第一缕温暖。志愿者以切实行动展现青春风采,诠释志愿精神,获得广大参赛选手、观众以及活动主办方的高度认可,展现了交大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中的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据悉,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由中国田径协会、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办,已连续举行了十八届。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从2001年开始承办上海国际马拉松志愿者的招募及培训活动,至今已经有十三年历史。2014上海国际马拉松志愿者共有来自全校25个院系以及复旦、同济、华师大等其他在沪高校的近3600名志愿服务爱好者报名,经过面试筛选,共有近2400名交大学子及近百名其他高校学子最终成为本届赛事志愿者,服务这项年度国际性赛事。

一种志愿,一生坚持”,这是三千个青春涌动的志愿,这是三万人不见不散的约定。志在,愿在,交大志愿者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