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航天人在天宫二号发射现场

30.09.2016  14:34

      9月15日晚22时许,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在全国沉浸在“嫦娥奔月成为现实,天宫展翅再次飞翔”的喜悦中时,我校校友、机械工程学院 2003级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5班班长、天宫二号机械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董景龙从发射那一秒开始就一直悬起的心也终于落地了。

   见证蕴含自己四年努力的天宫二号升空

  董景龙在2010年硕士毕业以后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成为一名航天人。他最开始就参与了天宫一号的机械总体设计工作,并在 2011年 9月 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转入天宫二号的研制工作,担任机械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主要负责构型布局等机械总体相关设计与分析工作,负责与各大系统及分系统机械接口协调,并配合项目办公室对项目组的研制进度和质量进行日常管理。目前董景龙主要从事航天工程的管理工作,航天发射场是他经常要去的地方。

  此次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工作人员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看着大屏幕上在搭载着天宫二号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腾空而起,董景龙特别感慨,“在现场的心情和在电视机前肯定是不一样的,从点火到火箭助推器分离,火箭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器箭分离,再到太阳帆板展开共约 1200秒时间里,每一秒的心都悬着的,从 0号指挥那传来的每一声‘正常’的汇报声音听起来都是非常令人激动的。”董校友介绍说,发射成功之后,现场的许多设计人员都喜极而泣,“我在天宫二号上面投入了 4年多的时间和精力,除我以外还有众多的航天人在夜以继日地奋战。这里面凝聚着太多航天人的辛酸和心血,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感同身受。”董景龙深情地说道。

   踏实工作,精益求精,助力中国航天梦

  航天工程的目的是要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并服务于人类,而航空航天工业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的综合实力。作为一名工作了6年多的老航天人,董景龙对此深有体会,他介绍说,航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火箭系统、卫星(飞船)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应用系统等,涉及的领域覆盖机械、电子、控制、热等多个专业,需要全国多家部门、多个单位、多个系统的大力协同。“航天工程具有系统复杂、状态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等诸多特点,因此它对从事航天工作的人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很广的专业知识面,同时还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也要有非常高的价值认同感,对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航天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从董景龙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航天人执著的事业追求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并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面向未来,我们还要实施探月工程三期月面采样返回任务,火星探测,空间站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任重而道远,很荣幸在航天这个大的跨越发展的历史浪潮中作为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未来我将继续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董景龙坚定地说道。

   在上理的学习和生活是一生的宝贵财富

  董景龙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目前,中国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在今年4月24日还专门设立了首个中国“航天日”,这是航天人的骄傲。董景龙校友呼吁更多的上理学子加入到航天队伍当中来,“我自己算不上优秀,只是航天这个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在这里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航天梦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董景龙说。

  回想起自己在母校上理工的求学时光,董景龙深有感触,“上理工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理工科学校。上理工老师非常严,学校也非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这些对我影响都非常大。”他满怀深情地讲到,“在航天领域,一代代航天人传承下来的有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而在百十年办学历史的上理工,‘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精神以及历经锤炼经久不息的崇真求实、勤学善思等学人品质更是我们一生珍贵的财富。”他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求学的感悟,“大学生活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珍惜大学的时光,在4年时间里千万不要埋头死读书,要开阔视野,多思考,大胆去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不要在毕业时觉得自己这4年光阴白白浪费了”。最后,董景龙向母校送去了自己的校庆祝福,“在母校110周年华诞之际,祝福老师同学们万事如意,宏图大展!祝福母校硕果累累,再创辉煌!”

 

校友董景龙

 

王丹采访报道

原文刊于上海理工大学报第288期(总第528期)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