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市场管理试点启动

08.01.2015  12:33



 

                           

      当下,萌动中的中国气象服务市场正引来国外气象公司跃跃欲试,开放势在必行,监管政策呼之欲出。2014年10月16日,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市场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将借助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红利,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制化要求的外资气象服务市场管理体系,打造气象服务市场管理制度“试验田”,为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

                      宽进——变“审批制”为“备案管理制

事实上,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市场管理试点从更深意义上而言也是气象部门积极深化改革转变职能的一次尝试。试点的最大看点是取消审批制,与以往外资进入我国气象服务领域需要通过层层审批截然不同的是,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市场管理将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有意投资气象服务的国外企业,只要就相关的条件、标准和技术要求签订“告知承诺书”,就可享有“准入前国民待遇”,与国内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试点的另一大看点是“权力清单”。今后,自贸区气象服务公司面对的将是一个“全透明”的气象主管机构。根据试点方案,上海气象部门将尽快出台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和相关行政管理的“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从而在管理部门和市场之间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而在权力清单之外将严格执行“法无授权不可为,”从而使得自贸区气象服务市场的投资环境更加公平、宽松和便利。

                    严管——“事中事后监管”是“重头戏

宽进”之后,如何让企业顺利有序经营?这不仅是气象主管部门正在考虑的问题,也是许多国外气象公司关心的问题。由于中国气象服务市场尚处于萌芽状态,市场管理刚刚起步,这就意味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重点也是难点。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将不啻为此次试点的重头戏。

据悉,上海气象部门目前已经在着手研究制定相关的制度标准,在社会层面,积极探索建立气象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今后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企业的诚信度都将记录在册,并将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诚信记录信息还将借助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自贸区子平台对社会公开,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随时上网查询了解,这就意味着一旦某公司的气象服务遭用户多次投诉或出现服务质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就可能面临信用降级的危险,更可能出现信用危机遭到市场自然淘汰。在政府管理层面,气象部门将探索与自贸区的其他部门共同建立气象服务市场监管信息管理和综合执法制度。自贸区气象服务企业的基础信息、管理信息、运营信息和综合统计信息有望纳入自贸区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气象部门还将积极融入自贸区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并争取与工商、质监、安监、食药监、消防等部门建立常态合作机制,形成专业监督、综合执法的工作制度。“事中事后监管”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建立一套接轨国际的气象服务标准体系,如数据资源标准、海洋导航气象服务质量标准、防雷服务技术标准等,实现以标准引领市场,以标准管理市场,某种意义上标准就是气象服务市场的“游戏规则”,它将最终推动气象服务市场秩序走向真正的规范有序。此外,诸如气象服务市场国家安全审查工作制度、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反垄断审查制度、第三方评估制度等一系列的创新制度也将在试点探索和筹划之列。而监管的最终实施则将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由气象服务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第三方中介组织、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实现市场的多元监管。

                      培育——为气象服务市场“点把火” 

试点方案明确,除了监管,气象部门还将做好市场服务,在培育气象服务市场方面积极作为。气象数据开放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目前上海的基本气象数据大部分已对公众开放,根据方案,下一步上海气象部门拟建立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数据共享平台,开放基本预报产品等更多气象数据,为气象服务企业带来更大的资源便利。同时还将考虑为企业提供从业人员资质认定等一系列服务,并建立相应制度以保障各类气象服务市场主体在设立条件、职业资格、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使用等方面享有公平待遇。与此同时,通过建立气象知识产权保护及交易制度、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气象服务创新孵化制度,以及气象服务市场中介机构培育制度等,气象部门将努力当好培育市场的有力“推手”。

                接轨——改革试点要走出“国际范儿

可以说,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市场管理改革试点是一次颇具开创意义的政策试验,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气象局深化改革、未雨绸缪的决心及紧迫感。未来几年,国际气象服务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可能加速,目前已有国外气象公司前来咨询自贸区相关政策,而国内的气象服务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后也将要走向国际,因此我国气象服务市场将逐步融入国际市场。这意味着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市场管理改革试点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在于把制度和规则“建立”起来,更在于建立起的管理制度体系能否与国际气象服务市场真正接轨。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要求,下一步将重点加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的政策背景分析,提高对高标准国际气象服务市场开放及管理规则的分析研究能力,确保制度设计的国际化。

                探路——“可复制、可推广”的使命

方案既出,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市场管理试点工作的“路线图”已经明晰。不过要真正“种好”这块“试验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上海气象部门一家而言必然势单力薄,必须紧紧依靠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市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各相关职能司和兄弟省市气象部门等将深度参与,牵头、支持上海,全力推进试点的各项工作,同时气象部门还将积极加强与自贸区管委会的对接。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处于我国气象服务市场扩大开放的探索期,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市场管理试点注定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上海气象部门将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总体部署,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按照“边试点、边推广”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试点工作,为全国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担当“探路先锋”,不辱使命!(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