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上海老行当” 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笔下的老上海影响几代人

17.03.2016  11:32


贺友直祖籍宁波,1922年出生在上海,从小对绘画痴迷。1950年开始学习连环画创作。曾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连环画艺委会主任、上海美协副主席。


1962年,他创作了代表作《山乡巨变》,清新细腻的基调、富有幽默感的人物,获得了美术界的高度评价,贺友直一举成名。《山乡巨变》也被称为是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此后,他又创作了《朝阳沟》、《十五贯》、《李双双》《小二黑结婚》等多部家喻户晓的连环画作品,被誉为连环画的白描大师。


2013年1月6日,以贺友直连环画为主题的文化列车,在上海地铁2号线上运营,贺友直创作的《老上海360行》,为乘客呈现了一幅老上海市民生活百态图。这部作品和同样描绘上海街头小景的《申江风情录》,被专家誉为现当代的清明上河图。


2009年贺友直获得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贺友直将他毕生创作的连环画作品原稿捐赠给了上海美术馆。


在颁奖仪式上,他的幽默和直率令人印象深刻。他说,自己的信念是画好每一本连环画,画一本一个样。


最后用贺友直书画三百六十行之“说说上海老行当”来缅怀贺老:



我在这里画的三个人,左边一个是练习生,中间一个是饭店,旅馆的“小郎”(拉门、打扫、干杂活的),右边一个是茶房,这种被统称为Boy的人,只是身份的称谓,而不是一种职业。



娘姨,并非是娘,也不是姨,娘姨,是过去上海对女拥的称谓。梳头娘姨即是给人梳头的女佣。



日寇侵占上海时期,理发铺以此充电吹风,我曾有幸受用,今作画记之,以示不忘东洋人之“德政”也。



汏浴(上海方言,称洗澡为汏浴),对头脸、胸腹、四肢尚可自理,对项背,总有部分够勿着,即使够得着,总有点用勿出力,这就是除垢难尽,这就要借助于人,因之混堂(浴室,上海地方方言)里配一擦背的服务项目。擦背,被擦的出于自愿,擦的,是拿了钱为人民服务,一方干净了,一方得利了,大家乐意。



朋友,您如到过国外,见没见过像我们这里一样的混堂(浴室,是上海地方的称谓)。  您如在外国混堂里汰(上海方言西叫作汰)过浴,见没见过像我们这里一样的扦脚?  鄙人孤陋寡闻,总认为扦脚是我们这里独有的行当。  以往,唯有男子干这个行当,也只为男子服务。如今也有了女子干这个行当的,可她们也为男的服务,这是一大进步。



旧时,夏天,到浴室汏浴,到理发铺剃头,多见这种手拉风扇,在它底下,扇起的风,这边来,那边去,一阵一阵的,也蛮惬意。这种风扇,有单片、两片相连的,也有三片的。这种风扇是要有人力拉才会扇动。拉的十有八九是未成年的男孩。孩子力小,拉一片看上去还不吃力,拉两片三片,又不许停,拉过一阵就渐渐缓慢下来,师傅一感觉到,就要骂。一被骂就再奋力。如此,虽有凉风,心里就难有惬意之感。



缝穷,缝穷,越缝越穷。不是吗?只有穷的才穿破衣,只有破的衣衫才需要缝补,所以,这个行当才是因穷而生的。



织补这个行当,过去多数附设于洗衣店,补的多数是毛料衣服或钩破的、虫蛀的,像画里补“玻璃丝袜”的。60年代未还能在街边,墙角见到,后来就自然得消失了。



旧时上海的汏衣裳作。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既汏又染;一种是不染只汏,并且只承接旅馆、饭店、浴室、医院等大批的活计;一种是两者兼顾。一种汏衣裳作有店面,专做上门生意,这类店有的还附设织补;一种则只有作场,活计是上客户处取来,汏好后送去。



收旧货这一行当,我猜想在大一点的城市都有,在北京就听到过吆喝,喊得很直白,就叫“破烂――我买”。我们上海的收旧货,是这样吆喝的:“Ye Hu Ye e”听到这吆喝,就明白是收旧货的,至于这几个音标是几个什么字,似乎无人考究过。



描花”,是专画花样的。这花样,就是刺绣的底样,是画在待绣的绸缎上。绣时,依画的图样配线行针。旧时,妇女多会绣花,这一手从小就要学会,是对女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目。会绣花的人多,是因为绣品的需要大,所以,靠此为生的“描花”也就成了一种行业。



旧时的上海,在小街、弄堂里时常能见这样的算命的。干这行算命的,几乎都是瞎子(现在称盲人)。瞎子敲小锣(不知此物该叫什么,姑且以锣称之),挡娃(宁波话里的“”,除阻挡之意外,还作搀、扶之解,如“挡我一把”,“挡牢”。“”应读于乖切,音挽)引路,锣声叮叮,确会招来一些人求他算命。他给人算吉凶,指祸福,知过去未来,说得煞有介事,其实全是可作种种解释的江湖诀,只要有人信,它就难绝种。



画旧上海的行业,不可漏掉“白相人”这一档人。上海人嘴里说的“白相人”,指的就是流氓。因为这档人不做正经事体,只见他整日里东游西荡白相相,名称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白相人”不全是男的,也有女的,人们称其为“白相人嫂嫂”。“嫂嫂”并不含“白相人”老婆的意思,只是指明其为女的“白相人”。



瘪三,这个词在《辞海》里是这么说的:指城市中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偷窃为生的游民。但在上海人的嘴里,瘪三不止是这两种,对流氓恶棍,或为虎作伥仗势欺人的,见之也要在背后骂句:“迭排(沪语,意是这种)瘪三!”。



人穷,应该得到同情,因遭难而沦为乞丐,应该给予救济。若是把乞讨当作职业,对这类要饭的大可不必心存恻隐,对于无赖式的强讨饭,则只有感到可恶了。把被求讨者称作“猪猡”,跟在后面满口的“爷爷哎,奶奶哎,做做好事来”号叫,不停打扇叫做“赶猪猡”,这是何等的刻薄;这种心态是十足的无赖。



上海人称“蟋蟀”叫“Zhan Jie”。上海人把拾香烟屁股(即香烟吸剩的一段)叫做捉“Zhan Jie”。这倒是很形象的。小小的烟屁股,“”在地上、桌下、壁角,像似一只小小的“Zhan Jie”。在竹竿头上按一枚铁针,一戳一只,一戳一只,动作多生动,多艺术。可是这捉“Zhan Jie”者这样是在求得一种情趣?当然不是。是“”来为自己吸?也不是。是把拾得的烟蒂卖给手工卷烟摊,得几文钱养家活口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